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中,利用如图装置做了“空瓶生烟”的化学小魔术。操作步骤如下:(1)将软塑料瓶中充满氨气,用胶塞塞紧。(2)用注射器取一定量的浓盐酸。(3)把注射器针头穿过胶塞,缓缓向瓶中注入浓盐酸,观察到空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H3+HC1→NH4C1。下列有关说法:①NH4C1为白色固体②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③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的现象,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丙的质量3.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A.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B.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检验氧气B.铁丝在O2中燃烧C.加热液体D.称量NaCl的质量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A.小于6毫升7.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8.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9.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FeB.2MgC.HD.O210.现有CO和CO2混合气体,采用图是实验室装置可以:①检验CO2气体,②分离CO和CO2混合气体,③干燥CO2或CO气体.实验所需的试剂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应盛放氢氧化钠和石灰水的混合溶液B.乙中应盛放浓硫酸C.丙中应盛放稀盐酸D.首先分离得到的是CO2气体,而后得到CO气体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1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D.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试管口还缺少_____;其作用是_____。(3)已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块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得,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装置不选C,因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选“a”或“b”)端进入。(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