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3.在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氯酸钾(KClO3)、盐酸(HCl)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都含有氯元素B.氯酸钾属于碱C.有单质和氧化物D.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4.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M的原子易失电子B.x只能为7C.M为金属元素D.x为8时,M为阴离子5.对比实验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涉及到对比实验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CO2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变化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燃烧条件的探究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C.2个铅原子:2PtD.3个氨气分子:3NH3A.氧化铁:Fe2O3B.镁离子:Mg2+7.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B.原子C.离子D.元素A.分子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造成的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9.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小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的硬A.AB.BC.CD.D10.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展示了我国研制的各种导弹。导弹有神奇的命中率,是制导弹合金材料中钕元素的贡献。钕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B.钕元素的符号为NdC.钕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0D.钕属于金属元素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D.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有氯化亚铁和氢气生成1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B.铝的自我保护:C.铁罐不能装稀盐酸:D.用食盐生产氯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Ⅰ中化学反应的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_____,产生一种黑色固体。(2)实验Ⅱ中电解水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_____(填“氢气”或“氧气”)。(3)实验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14.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1)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