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六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体液唾液胃液血液胆汁正常pH范围6.6~7.10.9~1.57.35—7.457.1~7.3A.唾液B.胃液C.血液D.胆汁2.自来水生产的过程有以下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沉降B.吸附C.过滤D.消毒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出现白雾B.加热含石蕊的碳酸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C.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无色酚酞的蒸馏水中,溶液变成红色D.铁锈加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数目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变化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某化学活动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小花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小花变成红色C.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痕迹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6.归纳总结正确的是A.化学之最B.化学与生活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①煤气泄露:开排风扇②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C.性质与用途D.环境保护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A.AB.BC.CD.D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铜丝能被剪断,是因为许多铜原子被一剪两半。B.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均匀,是空气中各种粒子不断运动的结果C.滴有酒精的密封塑料袋受热后鼓起,是酒精分子间隔受热后变大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8.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下列关于花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青素由三种元素组成B.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7gC.每个花青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和水果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B.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5%B.甲一定是化合物C.丁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11.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错误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物质——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B.用酒精灯的外焰给仪器加热一—外焰温度最高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与空气隔绝D.存放酒精时远离火源一一主要是防止酒精挥发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B.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3.如图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C.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失去电子1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湿衣服晾干C.自行车胎爆裂D.食物腐烂15.三位化学家因锂电池研究获2019年化学诺贝尔奖,其中钴酸锂(LiCoO2)的使用促进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钴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钴酸锂由1个锂原子、1个钴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B.已知锂元素+1价,氧元素-2价,可知钴元素显+3价C.锂、钴、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D.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