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各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锌锵黄(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A.+6B.+5C.+2D.+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3.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现象和变化解释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食品腐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化学性质发生变化A.AB.BC.CD.D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雾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加热碳酸氢铵产生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5.化学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关注的是A.反应物的颜色B.温度的变化C.操作的顺序D.生成物的味道6.下列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铁D.氯化钠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8.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同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氧气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试管中固体质量变化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D.电解水一段时间9.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几百种有毒物质。下列四种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丙烯醛(C3H4O)B.尼古丁(C10H14N2)C.一氧化碳(CO)D.苯比芘(C20H12)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氧气(二氧化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A氢氧化钠溶液碳)液的洗气瓶碳酸钙(氯化B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钙)氯化钠(碳酸C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钠)D铜(铁)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A.AB.BC.CD.D)1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叶脉书签B.比较合金的硬度C.冷却硝酸钾饱和溶液D.沐浴露的乳化作用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臭氧B.过氧化氢溶液C.氢氧化钠D.冰水共存物13.有关Ca(OH)2的说法正确的是A.俗称生石灰B.其水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碳C.摩尔质量为74D.不含原子团14.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共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氮化镓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光源材料。如图是氮和镓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属于非金属元素B.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C.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镓元素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15.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约为1: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先阅读下列资料。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实验室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方法a:利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方法b: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但是,若氯酸钾固体中混有可燃性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