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SO2B.NO2C.CO2D.PM2.5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滴加液体D.闻气体气味4.某有机物4.6克充分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测溶液的pHB.闻气体气味C.稀释浓硫酸D.过滤6.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108C.70D.27A.1727.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B.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可以测出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D.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B鉴定某种气体为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A.AB.BC.CD.D9.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瘪的塑料袋中并立即密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塑料袋缓慢鼓起B.塑料袋表面出现水珠C.干冰分解生成气体D.分子间隔变大10.a克质量分数为b%的盐酸与c克质量分数为d%的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将盐酸换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上述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pH()A.>7B.<7C.=7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何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小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CO2)、氨气(NH3)分别与水反应后产物的酸碱性。他们收集了若干瓶CO2和NH3。(确定标准)老师指导该小组同学用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完成了如上图所示实验,确定检验酸碱性物质存在的标准。取三个洁净的表面皿,分别放上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依次滴加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碱)溶液,观察到三条试纸的颜色依次为红色、紫色和蓝色。(实验过程)(1)探究CO2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该小组同学向一瓶CO2中加入30mL水,充分振荡。再取一个洁净的表面皿,放上一条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滴加瓶中的液体,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由此获得结论:瓶中液体里含有性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探究NH3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该小组同学用(1)的方法继续进行NH3的实验,他们分析液体里含有碱性物质,观察到的现象是,分析依据是。(实验反思)有同学提出:仅用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或NH3与水发生了反应,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以NH3为例,该对比实验的操作为,观察到的现象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因外观相似,某同学不慎将一包氯化钠粉末与一包碳酸钠粉末混在了一起。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这份粉末中各组分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a.将粉末混合均匀,取10g,加入45.7g水中,充分溶解配制成溶液;b.向所配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c.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其它误差忽略不计);d.绘制氢氧化钠溶液增重(g)与滴加稀盐酸质量(g)的关系曲线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量为_____g。(2)当恰好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