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德化县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2.下列反应,既不是分解反应,也不是化合反应的是A.2HgO2Hg+O2↑B.HCl+NaOHNaCl+H2OC.2C+O22COD.Cu2(OH)2CO32CuO+H2O+CO2↑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铁在氧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发出蓝紫色火焰4.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水等物质都可以制取氧气,原因之一是它们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夏天钢轨缝隙变小——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湖面上柳絮飘扬——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7.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图2中bc段纱布始终不会变红C.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纱布变红的时间会变长8.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B.C.D.9.空气中体积最大的物质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①铁路工人在铺设铁路时,钢轨与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缝隙,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其原因是_____。②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止一段时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原因是_____。(2)如下图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和_____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研究其制取、性质和用途十分重要.(1)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时合成氨;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请分别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取哪种气体的相似,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如图是氨气性质的趣味实验: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