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D.将混合气体点燃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可以使B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成为不饱和溶液C.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BD.t2℃时,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100g4.如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错误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元素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6.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蜡烛燃烧C.风力发电D.青稞酿酒7.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8.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B.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C.CO2溶于水﹣物理变化D.煤的焦化﹣化学变化9.用“”和“”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10.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3°C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C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种)。(3)t2°C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的溶解度相等。(4)将t2°C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C(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3)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参加反应的锌质量(X)的比例式_____。(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4)若要使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需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5)若用98%的浓硫酸配制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浓硫酸的的质量为_____。(6)若工业上用含Cu2S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