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CO2的操作及现象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燃烧更旺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D.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有气泡逸出2.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瘪的塑料袋中并立即密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塑料袋缓慢鼓起B.塑料袋表面出现水珠C.干冰分解生成气体D.分子间隔变大3.一次冰雪之行,体验多种风情!哈尔滨冰雪季旅游已经拉开帷幕.饱了眼福更不能亏了肚子!我们道外区更是哈尔滨的“美食担当”!下列知名的老道外美食中富含糖类的是()A.光头饼B.老式熏鸡C.烤鸡蛋D.麻辣豆芽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C.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5.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和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7.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B.增大绿地面积C.垃圾就地焚烧D.兴建燃煤发电厂A.污水随意排放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B.两个氢分子:2HA.两个氮原子:2N2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D.一个钙离子:Ca-29.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氮气,干冰B.冰水混合物、水银、稀有气体C.食醋、矿泉水、红铜D.煤、氧化镁、氢气10.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11.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污染C.焚烧大量秸秆,不会引起空气污染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也可直接排放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B.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C.Al3+、H+和Fe2+表示的微粒都带正电荷D.碳-14(14C)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兴趣小组同学做如下图所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慢慢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同学们你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做的下面这个实验吗?现在请你根据当时所做的实验完成下列有关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