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2.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升温过程中,温度和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在4℃时密度最大B.在4℃时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大C.水可以用作温度计中的填充液D.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3.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4.由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2O2获得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过氧化氢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与H2O的化学性质不相同D.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6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雕刻玉石C.葡萄酿酒D.裁剪衣服6.有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B.45%C.30%D.22.5%7.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8.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A.X是CO,Y是CO2B.X是O2,Y是COC.X是CO2,Y是COD.X是O2,Y是CO29.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5g硝酸钠B.倒掉一半溶液C.蒸发掉25g水D.增加50g同种溶液10.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D.元素种类由中子数决定11.高锰酸钾(KMnO4)俗称灰锰氧,高锰酸钾属于A.单质B.氧化物C.含氧化合物D.混合物12.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Fe2O3B.SiO2C.Al2O3D.CaO14.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B.镁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5.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A.元素的种类B.原子的个数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1)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实验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人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已知某化肥的主要成分为NH4NO3(杂质不含N元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