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北片区化学九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氢气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C.双氧水制氧气D.蜡烛燃烧2.下列选项中符合四位同学对化学式意义的描述,恰当的是()A.NO2B.O3C.COD.H2O23.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项ABCD方案结论集气瓶中的水主要都是为了降温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说明液态水蜡烛成分相同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以相互转化A.AB.BC.CD.D4.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B.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D.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二氧化硫浓度B.氮气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D.PM2.5浓度6.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7.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天体运动的研究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B.氦气:He2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D.2个铁离子:2Fe2+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氢气燃烧B.玻璃破碎C.水结成冰D.酒精挥发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汽水C.冰水混合物D.食醋11.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如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数决定C.MnO2属于氧化物,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锰原子易失去电子12.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加入蒸馏水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G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G:_____。(2)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从图甲中选用的仪器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d。(补充实验)在收集到的氧气中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①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_____。②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14.地窖内的气体成分主要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为了测定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第Ⅰ次实验:①检查装置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