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教育院第二附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B.C.D.2.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如下表所示,其中“钙、磷、铁、锌”应理解为()营养成分钙磷铁锌含量(mg/100g)6005206-113-7A.离子B.原子C.元素D.分子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炼钢C.活性炭净水D.铜丝作导线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5.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C.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D.从质量上看: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6.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丁中x=8D.乙表示阴离子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不同的分子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C.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D.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8.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C区别软水和硬水在两种水中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D除去食盐中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A.AB.BC.CD.D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11.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操场篮球架喷漆,可防止铁生锈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C.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可节约水资源D.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时,发生乳化作用12.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B.电器起火,用水浇灭C.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D.贵重图书资料起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3.“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B.煤炭脱硫,可防止酸雨C.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D.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15.赣南素有“脐橙之乡”的美称,脐橙富含维生素C(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C是一种混合物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8D.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碳和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请回答:(1)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常见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2)下列是有关C、CO、CO2三种物质的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燃烧②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