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林厝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化合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衣服晾干B.雪糕融化C.牛奶变酸D.轮胎爆裂4.正确的除杂方法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通过灼热的木炭粉B通过澄清石灰水C加水溶解、过滤、蒸发D加水溶解、过滤A.AB.BC.CD.D5.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水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6.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H②Fe2+③④P2O5⑤KClO3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B.将生锈的铁钉放入少量的稀硫酸中:开始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8.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A.氧化剂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由图a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镍元素的符号为Ni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C.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1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A.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B.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12.“山西面食”闻名天下。以下制作面食的步骤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擀面B.切面C.煮面D.捞面13.为测定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某同学取该样品l3.3g于烧杯中,用滴管向其中慢慢滴加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当滴加稀盐酸lO0g,溶液中开始产生气泡,继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50g,恰好不再产生气泡,由此可知该样品中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A.0.4gB.0.8gC.8gD.4g14.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③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⑥能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B.3C.4D.5A.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氮原子A.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形成离子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决定相对原子质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