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SO42-、NO3-、Ba2+、Cl-B.Cu2+、Na+、NO3-、K+C.K+、CO32-、NO3-、Cl-D.H+、Ba2+、K+、NO3-2.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除去粗盐中的测定空气中氧气验证甲烷燃除去CO中的目的难溶性杂质含量烧产生水CO2实验将粗盐研碎、溶装置解、或操过滤、蒸发作A.AB.BC.CD.D3.下列关于微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氧化物B.图乙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图丙可以代表金刚石D.如果图丁代表氧气,可见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氢气C.氦气D.一氧化碳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D.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6.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D.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7.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物质质量/g181232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26212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数据是23C.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4:1D.c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空气中物质含量: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C.使用合金的年代:D.金属单质的活动性:10.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11.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需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为3gB.在烧杯中配制溶液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D.俯视读数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方法B.化学与生活①鉴别氮气和氧气---用燃着的木条①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②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打磨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做灯火实验C.实验记录D.物质构成①用10毫升量筒量取7.52毫升的水①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45克蔗糖②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A.AB.BC.CD.D1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甲烷D.氦气14.下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15.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和装置C均可用来作发生装置,你认为用装置C作发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