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B.X的化学式是Ag2S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3.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引起的B.酒精燃烧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C.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都属于分解反应D.生石灰、硝酸铵溶于水都放热,发生了化学变化4.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Cl2、HClB.NaCl、HClOC.ClO2、NaClO2D.KClO3、Ca(ClO3)25.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分离出石墨烯B.动植物呼吸C.洗洁精乳化食用油D.石油分馏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B.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造成的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7.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的一组物质是()A.石灰石和胆矾B.氧气和空气C.高锰酸钾和木炭粉D.酒精和白醋8.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取用粉末状固体B.检验装置气密性C.取液时挤入空气D.点燃酒精灯9.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微粒相同的一组是()A.铁、液氧B.汞、干冰C.硫酸铜、氯化钠D.水、金刚石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闻药品味道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分析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工业上常用盐酸除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1)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_____;(2)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对下列事件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电线老化着火,可用水浇灭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D房间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3)如图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广口瓶里,立即盖上瓶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1)唐初(公元7世纪中期),我国就用石头制成的容器,以胆矾(硫酸铜晶体)为原料制取硫酸。到了公元15世纪,化学家已使用绿矾来制备硫酸,其原理是:绿矾加热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已知:实验室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使用绿矾制备硫酸这一过程。①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公元18世纪,英国人沃德采用在盛有少量水的玻璃瓶上方燃烧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制备硫酸,原理为:,降低了硫酸的生产成本。在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