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关于反应A.X的化学式为H2B.铜的化合价由0升至+2C.可采用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XD.该反应类型不属于置换反应2.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变成了新的分子B.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3.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A.看B.听C.闻D.吹4.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转化法: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CO2,推测CO2也能转化为碳酸钙B.实验法:用红磷燃烧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C.类比法:铜在空气中灼烧与氧气反应,推测金在空气中灼烧也能与氧气反应D.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5.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B.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C.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D.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B.除去水中的高锰酸钾C.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7.随着科学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组合方式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D.反应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9.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通过蒸馏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与CO2C.用石蕊试液区别CO与CO2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O2和CO210.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物质都由元素组成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1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CO气体和CO2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12.下列选项中的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O2(CO2)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NaCl(Na2CO3)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CuO(Fe粉)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A.AB.BC.CD.D13.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人们。下列鉴别办法不能识别真假的是()A.加盐酸B.测密度C.高温灼烧D.看颜色14.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D.反应每消耗14g甲,可生成22g丙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称量氯化钠D.闻气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为某同学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实验。(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2)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