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生成物均为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1∶2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D.反应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组是()A.NO3-、Cu2+、Na+、SO42-B.Cl-、K+、OH-、Ba2+C.K+、SO42-、Na+、NO3-D.Ca2+、Cl-、CO32-、Na+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炼钢C.活性炭净水D.铜丝作导线4.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①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Fe、Cu分别加人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6.小明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不可能是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氧气C.铁丝的温度过低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7.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分子运动现象B.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8.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能得到小于20mL混合溶液,说明水分子体积比酒精分子小B.加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24m3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糖块放进水中后,很快“消失”,说明蔗糖分子分解成了更小的粒子D.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缘故9.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10.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是盐酸1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13.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氮的价类图,X物质的化学式为A.N2O5B.N2OC.KNO3D.HNO314.将N2、CO2、C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主要是A.N2、CO2B.N2C.CO2D.N2、CO2、H2O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滴加液体C.检验氧气D.闻气体的气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____(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