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罗源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将煤粉碎,使其充分燃烧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到高空2.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3.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到试管①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②中有气泡冒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有关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中最多有两种物质B.若固体中有锌,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C.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D.若溶液呈蓝色,则固体中可能有两种物质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B.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5.中国诗词、成语和谚语中有些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描述的是化学变化C.“爆竹声中一岁除”描述的只有物理变化D.“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6.烧杯中有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12.0g,向其中先后滴加CuSO4溶液和稀硫酸各100.0g,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含两种溶质B.向b点溶液加入锌粒,冒气泡C.原混合物中铁粉质量为2.4gD.该Cu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锈铁钉B.山泉水C.洁净的空气D.液态氧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加入固体9.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增加污水处理厂B.提倡少开私家车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D.使用含磷洗涤剂10.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xg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碳及其氧化物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1)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体现了碳单质的_____性。(2)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依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2)在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O2,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若用装置D收集O2,则气体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3)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若用装置C收集CO2。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___,若在装置D中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入CO2,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金属材料,首先应该了解金属.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