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各种规则、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1、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熟悉各种信息教育设备的性能、规格及保管、维护知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2、要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做到“六防”,即: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静电、防雷击,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管理,保持设备、资料室的清洁卫生,严禁在室内吸烟。设备不得外借,更不得挪作他用。3、建立健全信息设备固定资产帐、册,做好各种表册的登记入档,管理好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4、认真执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充分发挥设备、资源的利用率。5、承担本校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工作,确保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操作、资源应用、课件制作等基本技能。7、严格按照各种设备的正常操作程序使用设备,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设备和软件的损坏。8、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维修,保证设备完好。并对所有设备的工作情况作好详细记载。设备管理制度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要求专人管理,建立设备登记和学校资产管理档案,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率。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程序,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及时报告管理人员进行维护、维修,并做好记录。3、上机操作应爱护计算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不得频繁开关主机及显示器。不得随意拔插、拆卸机房内的各种电源线,如遇故障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4、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设备停用后必须断开电源和接收信号源。5、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6、对设备的维修和添置,要严格执行呈报制度,要将故障记录和处理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报告。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1、计算机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计算机教室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场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保养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持证上岗。2、计算机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高温、防强光、防尘、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修、保养工具和软件。3、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要严格验货、损坏赔偿、报废审批手续,做到帐据齐全,帐物相符。4、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要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5、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6、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拖鞋或鞋套;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学生离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7、计算机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一般教师须经学校同意后按要求使用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8、对因未按规定要求造成计算机及设备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照价赔偿。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要求,做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工作。2、信息技术设备要做到专人保管,认真做好防尘、防潮、防磁化、防污染等防护工作。3、信息技术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主管领导,送指定保修处维修,切不可自行拆卸。4、信息技术设备要坚持经常检查和注意其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检修。5、信息技术设备检修时要认真填写检修记录,要由管理人员负责送修和取回,并及时交付使用,检修记录要载入设备档案。机房安全管理制度1、信息技术教育机房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与培训的地方,学校要确实保证其安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2、要做好机房的防火、防水工作;加强防火、防盗意识,定期检查防火设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