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一
从临危受命到整装待发,仅有短短4个小时,陆军军医大学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宋彩萍来不及吃一口摆上桌的年夜饭。
30年军旅生涯,她先后6次参加海上、高原卫勤任务,4次参加国际医疗救助活动。在这场硬仗中,她时时刻刻“跟死神掰手腕”,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
“在广东省组建支援医疗队之前,几个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就写了‘请战书’交给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肿瘤中心主任郭亚兵说,“这种时刻,我就是‘战士’,冲锋在前责无旁贷。”
危险面前,郭亚兵总是冲在第一个,病房里的第一个班,第一个进隔离病房,第一个带头处理院感隐患……
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出征,一张张脸被磨破的照片,一个个抢救生命的场景。
英雄,总能在危难时刻“以身许国、精忠报国”。
危险重重,行动造就英雄,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来自全国各地的330多支医疗队、4.1万多名医护人员正在荆楚大地,顽强拼搏,展现出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英雄。
一批批公安干警,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维持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一批批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报道疫情最新动态,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一批批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苦,在同舟共济中爱心交融传递温暖。
病毒无情,英雄无畏。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了51岁。
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499名其他疾病患者的转移工作,整体改造建好300张隔离床位……过去一个月,跟病毒作战,一直持续到他生命最后一刻。
为有牺牲多壮志!
贵州省江口县纪检监察干部杨荣连续奋战23天牺牲在抗疫一线;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在向武汉运送防疫物资途中发生车祸身亡;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三级警长郑勇在疫情防控一线突发疾病去世;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高潮村党总支书记宋青山给村民配送代购生活物资时遭遇车祸不幸殉职……直到生命结束之时,他们也从未惧退半步。
他们以身筑墙,以身报国,守护着更多人的幸福和团圆。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二
人人皆知,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是个英雄,而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的项羽只不过是空有雄才大志的失败者.
但事实上呢,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什么事都干。当过那小小的亭长,还做着杀鸡宰狗的窝囊事。他也什么都爱,爱吃,爱贪,爱喝酒,爱骗人,还爱美姬,就连《史记》都把他这一好色之行载于其中。当地的父老乡亲有谁想去跟着他,又有谁想到刘邦会有现在的风光?要不是他妻子吕雉骗乡亲斩白蛇起义,要不是他学了项羽的几句大志之言,他能带领乡亲去起义吗?他根本没机会,也没这想法。说到底,刘邦就是个懦弱,胆小,依靠女人成就事业的痞子。他没有主见,没有策略,只有虚伪,幌子主义和骗人的伎俩。
而项羽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一个特地为起义而战斗的人,一个敢做敢为,身怀武技的霸主。
颇有大将之风的项羽竟然在名声上输给了市井无赖刘邦,有谁愿意相信呢?可又有谁能不承认这一事实呢?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刘邦胜了,而项羽败得乌江自刎。
所以不得不说,只有活在英雄街上的人才是英雄,那死在英雄街上的人就是狗熊。
我们暂且不说历史英雄,就说说文学界中的才子。
辛弃疾,一个有着苏轼豪放遗风的词人。这谁都知道,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他那流传至今的名句。可又有谁了解,他曾是一个抗金英雄呢?22岁的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就有“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决心。可因他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不被提用去抗金。他多么想去上阵杀敌,就连他的词《破阵子》也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但他终究是因病而卒,他的一切丰功伟绩也就被风雨冲淡了。没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英雄,战场上的英雄,只因他“死”在了“英雄”这条街上。
可以说辛弃疾是因为生在金宋战乱时期,被迫去当英雄,但生活在盛唐的李白有做何种解说呢?
人们都夸李白是诗仙,他的诗是浪漫的。可是已经六十一岁的诗人李白竟然在重病之中请缨。临近死亡的李白,依然一手仗剑,一手持笔。当人们听我说到:“李白五十九岁时,披挂上阵,毅然参加到永平王叛杀的队伍。”肯定是让人震破魂魄直呼英雄。
李白现今未被人称为“英雄”,只因他未在“英雄街”走得顺畅,而是走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能的。还是那一句:“活在英雄街的人才是英雄,死在英雄街的人就只能做狗熊了。”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三
朝阳的灿烂在于刺破晨雾的那一束光,尖锐却耀眼;初月的脱俗在于洒向大地的那一抹光华,孤独却温柔。早春的希望在于那悄然而至的播撒生命孢芽的春雨,在于那孕育着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稚嫩的憧憬。少年亦是如此,也许不够稳重,也许不够成熟,但有一颗热忱执着而充满希冀的心。
“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浅浅一句,唤醒多少麻木于现实的苍老心灵,就是这一个27岁发表成名作《伊豆之舞娘》的青年,深刻的感受着现实与梦想的区别,自如的穿梭于其中,恰似小鱼游于罅隙,黄鹂穿梭在林间。这是鲸鱼做不到的灵活,大鹏做不到的自由。
一杯浓茶,浑浊浓厚,茶香漫漫。但又怎奈何清茶的沁人心脾,浅韵悠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初生牛犊,却有一身才气。他虽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丝毫影响不到他的光芒,如茫茫宇宙中的星辰,闪闪发光。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传了千年,穿越了时空,绽放了他的光芒。他将年轻抛在了身后,用才气证明自己,也许年轻并不是阻挡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正是因为拥有了它,才可以拥有辉煌。
一瓶老酒,悠远醇香,浓郁深厚。但又怎奈何淡酒的清新典雅,丝丝淡香。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3岁的鲁迅尚已学会用投枪和匕首刺穿我们孱弱的灵魂,用深邃的目光透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谁能否认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人。他虽年少,但已在字里行间燃烧激情;他虽年少,但已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虽年少,但已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的呐喊,响彻云霄!
一首老歌,经典雅致,惹人回味。但又怎奈何新歌的轻快和紧凑节拍,轻颖明快。
一代才女张爱玲曾说:“除了青春,我们一无所有。”但拥有了青春就等同拥有了整个世界。屈原二十一岁挥洒而成《橘颂》,二十三岁提笔而成《离骚》;王勃二十五岁即席而作《滕王阁序》;曹禹二十三岁处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他们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都手握一份热情。证明了自古英雄出少年。
虽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但仍比不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壮志豪情;虽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淡然,但仍比不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凌云壮志。只得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不让我们如那马,如那远征的马,驰骋沙场。
<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四
大火吞噬了你们的生命,你们的精神将永存世间,你们的名字将永刻历史,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为了社会财富,为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你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挺身扑向火海,用年轻的生命向社会证明了人民子弟兵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你们是了不起的英雄,在和平年代,用生命为百姓铸就一道坚硬的城墙,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每当有牺牲的消息传来,让多少人的心感到振痛,感到哀伤。你们也有父母,也有家庭,却不惜生命忠诚于职责,抛个人安危,为国家想,为人民想,让自个家承受着巨大的伤痛。
你们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万万千千国人的心,你们的壮烈牺牲,让千千万万的国人心痛和难过。
多么希望,你们仍是蹦蹦跳跳活在家人面前,多么希望,你们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仍是每天迎着阳光灿烂绽放。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设,悲剧已成事实,无可挽回,你们永远地闭上了你们那一双可爱的眼晴,再也醒不过来,把悲痛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的心里,把怀念留给了想你们的人们。
你们走得那么壮烈,走得那么坚毅,国家会记住你们,人民会记住你们,你们永远是活着的我们的榜样,永远朝着你们学习,有一颗忠诚的心。
英雄们,沉睡吧,愿地下有知,一路走好;英雄,安息吧,愿天堂静好,有你们的微笑。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五
当今社会,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了战争,没有了外来侵略者,也没有了昏君与极为严酷的生存条件。有的是无数活在舞台上的偶像。
这样,就不禁有人会问:这个时代还有英雄吗?我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英雄,永不落幕。
因为有英雄,所以家庭团圆。
在去年的某一天里,一幢高楼发生了火灾,一名年轻而又平凡的消防队员,在救火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孩,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不容有半分犹豫的时间,他抱起孩子就往外跑,可是因为楼道中浓烟滚滚,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不慎一脚踩空,落入了电梯井。可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抱紧了孩子,用自己的脊梁,帮孩子抗住了落到地面时的冲击力。当其他的消防队员找到他时,孩子在他的怀中哭泣,可是抱着孩子的消防队员,已经与世长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那个孩子的家庭才得以被挽救。
因为有英雄,所以社会安定。
人民警察,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在社会的黑暗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发生,而我们的人民警察,总是出现在黑暗的地方,去散发光明和温暖,每日都与危险共舞,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
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责任心,更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一切生灵可以生活在光明里。正是因为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英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句话常说常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因为有英雄,所以国家发展。
黄大年,一位学识精湛的科学家,一位受人爱戴的领导,更是一位以身作则的英雄,“”后,黄大年回国投身于地质科研项目之中,为我国的深地勘探工程,每日废寝忘食,每日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科研室。可是天公不作美,他因为这样的辛勤劳累最终身患重病,不治身亡,年仅53岁。他为我国的地质科研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国家的发展才得以一跃千里。
余秋雨说过:行者,为了一个执着的信念,敢于把全世界的土地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望无垠的疆土。是的,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使家庭团聚,使社会安定,使国家发展,为我们踱出了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开辟了无垠的疆土。
英雄,永不落幕。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六
山西云周西村17岁(注:此处指虚岁,周岁为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从这一天起,刘胡兰的名字开始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扬。52年过去,记者开始采访刘胡兰事迹时,突然听说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山西刘胡兰纪念馆各保存有一把敌人杀害刘胡兰的铡刀,而且两者都自称是真迹。为了弄清事实,清明时节,记者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新眼看到刘胡兰的乡亲们保存的那把具有传奇色彩的铡刀。
锈迹斑斑的铡刀和卷了边的刀刃,让人们想起15岁的刘胡兰的英勇,而站在一旁的纪念馆馆长霍占跃向我们介绍了事情的真相:在屠杀当日,敌人从老乡家里搬出三把铡草的铡刀,同时死在刀下的烈士有7人。全村的老乡当时都很悲痛,三把铡刀又都一样,老乡分不清哪一把刀下牺牲了哪一位烈士。1949年,历史博物馆致函文水县人民政府,请代为保管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并征集刘胡兰烈士的遗物,其中便有铡刀。此时距烈士牺牲时间已有两年多,再到刘胡兰纪念馆落成又隔了7年。当年的铡刀,革博征集到一把,纪念馆找到一把,最后一把已经遗失在民间。事实上每一把铡刀上都沾满了烈士的鲜血,都曾摆在刘胡兰烈士面前,而刘胡兰当时讲了那句著名的话:怕死不当共产党。
为了进一步证实两把铡刀的真实性,记者找到了刘胡兰最小的弟弟家,她的小弟现在已是县公安局的副政委,由于是白天,家里没有人。记者又赶到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广播找到了当年刘胡兰的邻居,今年68岁的高岳新老人。老人清楚地记得1947年1月12日那天的情景。老人的回忆不仅让记者热泪盈眶,同时让大家第一次如此近地感受一个15岁少女最后的勇敢:
“胡兰子不怕死啊,她是自己走到铡刀前的。那天是腊月二十一,早上天还没亮,敌人就进村了,他们在村里敲锣说:都到大庙前集合,每家只能留一个人,违令者杀。可把我吓坏了,因为我哥哥参军了,我是‘共匪家属’啊。可是不去不行啊,等我到了大庙前,胡兰子和其他6个人已经被敌人押进了大庙。我们在空场上站了一天,当太阳落到只有一竿高的时候,他们出来了。
“由于又冷又饿又怕,我没有听到敌人在大庙前与胡兰子的对话,只看到敌人先是用棍棒打那6个人,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被打昏,敌人又用从老百姓家里找来的三把切草刀残忍地切下了6个人的头。胡兰子一点都没有怕的样子,那6个人的尸首就在她脚下,她自己走到铡刀前,侧躺在刀下,群众都涌动起来啦,有的人冲过去在胡兰子头下垫上稻草,因为刀架上有两排钉子……敌人把我们和胡兰子隔开,当铡刀落下去的时候,我们都闭着眼睛。你说哪个能记得是哪把铡刀呢!那天她站在庙前的时候又高又大,没有人能不佩服她的勇气。”
记者回到刘胡兰纪念馆时,已是夕阳西下,4000余名凭吊群众正在离去。60余辆大巴车和我们的车在公路上擦肩而过。霍馆长告诉记者,清明前的参观高潮都要持续一周的时间。
15岁,花一样的年龄,刘胡兰镇静地把手上戒指和手绢、万金油盒递到妈妈手里,从容地走向敌人,而此时,她的心里除了家人外,是否还有牵挂的人?
前一段时间,有媒介介绍刘胡兰与一名在村里养伤的解放军战士发生了一段感情。当记者为此事追问霍馆长时,霍馆长不以为然:“这些是没有得到证实的事。云周西村有着很深的革命传统,周围几个村子,就属这里参军的人最多,也经常会有伤员留在这里养伤,刘胡兰牺牲前确实和老乡们照顾过一个伤员。但是其它的事情更多是人们的猜测。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刘胡兰小时候,父母曾经为她和邻村一户姓陈的人家订过亲。不管怎么说,人们总觉得英雄应该有更多的故事,这也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毕竟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太可惜。”
我们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又一队学生来祭奠英雄。带队的太原市涧河小学的老师李爱玉已经是第五次来刘胡兰纪念馆了。她告诉记者,刘胡兰的故事其实太熟悉了,在山西没有人不知道刘胡兰的故事。但是每到清明节这里都会有很多人来,大家不是来看故事的,是来体会一种精神。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七
花儿绚烂的开放不是她们的荣耀,而是泥土的骄傲,当花儿成了绝壁上的风景时,我看到,那默默耕耘的泥土才是最美丽的王者,是真真的英雄闪闪地亮!
在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里,他,李桂林,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面对矗立在眼前的天梯震撼不已,面对七八岁的孩子赤裸着毫无文明意识的身体痛从心底升起,面对吃不起玉米面的老乡为他杀的鸡,他怎忍迈开沉重的步履,他留了下来,怒放孩子们生命的花。
从上任那天起,他便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努力,他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文明”,他让他们懂得了祖国的含意,他在被熏黑了的煤油灯下没日没夜的批改孩子们的作业,他在破旧的木房里讲述着外面世界的无奈与精彩。
他的苦刺痛了妻子的心,他的育人梦让妻子建芬也登上了天梯顶端那方小小的平地,于是,他们携起手来,打造了绝壁里教育的传奇。在这所仅有两位教师的学校里,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陡峭的天梯上他们紧紧拉着孩子的小手,送他们上学、回家,教室的门口贴着他们亲手书写的标语……十九年如一日,当青丝转成了白发,他们依然在清贫里执著地坚守,看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是他们,那绝壁上的真英雄用心编织的彩虹啊!
于是,他们感动了中国,其实,他们早该感动世界了。在颁奖的现场,当主持人问他们此次来京的心愿时,桂林说:“我想给孩子们拍一些北京的照片,只是还没有相机。”那一刻,足以让每个人泪湿衣衫。满眼的孩子,满心的孩子,整个生命都给了山谷里的那群孩子,可他们自己的孩子却很少有机会依偎在亲生父母的怀里,他们,是孩子们的王,是我们眼里的真英雄!
当“神七”宇航员圆满完成任务,成为了感动十三亿中国人的英雄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他们,那对在天梯上播种知识的夫妻,可又是他们,让那些蒙昧的灵魂对宇宙有了最初的认识,对爱有了最为深切的感知啊!
我不禁又想起阎肃深情的话:“月亮和星星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他们,是真真正正大写的英雄!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八
汶川地震,震塌了数以万计的房屋,夺取了数万名鲜活的生命;汶川地震,也凸显了人民教师的英雄本色。
三次冲回教室抢救学生的苟晓超、双臂护住4名学生的谭千秋、抢救掉队学生的吴忠红、救出学生却永失爱女的刘宁、用身体挡住水泥板的瞿万容、临死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学生的杜正香、双臂紧搂两个孩子的张米亚……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很脆弱;但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却愈发绚烂!在这场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的人民教师用他们“爱的翅膀”筑建起一座座“为人师表”的丰碑!
不要刻意去拔高,不要追究深层次的原因。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出自本能,而这些老师的“本能”正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师道”,和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大爱”!教师肩负着“爱与责任”,爱学生是职业要求,对学生负责也是职业要求。在危难来临时,我们的许多教师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与责任”,向人民递交了“爱与责任”的满意答卷。
教师作为一份崇高的职业,实际上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传播者。教师通过知识积累、研究社会,通过教书育人,把社会“接力棒”传递给学生,使之继续探索,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从蒙昧通向文明,使人类从无知步向有知,进而促进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文明进步的传承工作,需要“爱与责任”。我们要用赤诚的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地关爱学生,蹲下来“看”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当今社会,“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用一泓活泼泼流淌的活水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做一个博学者,做一个真正的学者、知者,学习应该也是教师的责任。我们要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争做学识渊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屋建瓴地把握、理解教育教学的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更符合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要加强研究,踊跃投身改革,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着眼未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培养、习惯养成、能力形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中学教育是基础,是关乎学生一生的奠基工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琐碎,责任重大。做好奠基的事业,需要“爱与责任”……
有了“爱与责任”,我们就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有了“爱与责任”,我们就会甘于奉献,坚守清贫;有了“爱与责任”,我们就会……“爱与责任”,包含在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有多少人需要你,而你为这些需要你的人又做了些什么。作为教师,学生需要我们,家长需要我们,社会需要我们,而我们又能够用我们的爱与责任在平凡的职业生涯中做出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情,用我们的“爱与责任”成就学生、服务社会,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教师职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获得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主题英雄试炼心得体会总结(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