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革命遗迹心得体会报告 参观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寻找红色革命遗迹心得体会报告一
英雄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名字叫作《敌人就在那里》,照片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一位年轻战士指路。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5月16日上午,这是孟良崮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
这位年轻战士就是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当时他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设在刘家河疃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
施夫俊接到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目标的具体方位。战机稍纵即逝,刘家河又是个大村庄,占地面积很广,不熟悉状况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粮店的具体方位。施夫俊焦急万分。
正在施连长束手无策时,一位破衣烂衫、满脸皱纹的老大娘来到施夫俊跟前,冒着生命危险向他指出了粮店的具体位置。而此时,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战地记者摁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精彩的瞬间。
在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和这位沂蒙大娘毫无畏惧的表情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第二张照片上的主人公还是施夫俊。这位老人在应邀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起炮火纷飞的岁月,和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还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表示:“只有持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
沂蒙红嫂情谊长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呈现出峥嵘岁月的动人色彩。
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是沂蒙红嫂这个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1941年冬,日军纠集5万兵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4日,日伪军重兵包围驻沂南县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
明德英发现小战士以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随即把小战士隐藏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口。因为失血过多,小战士已然缺水休克,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将小战士救活。随后,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倾尽所有救护小战士,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
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伤愈归队,重返战场。但是,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一直在大海捞针般地寻找明德英夫妇。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55年,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早已头发斑白,满脸皱纹。
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他不仅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还亲切地称呼明德英为哑娘。庄新民早已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
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明德英和庄新民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各类艺术作品。
建设美丽新农村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沂蒙精神却继续散发着活力,引领着沂蒙人民走上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旅程。
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秋收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当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园区内,不仅有万亩花海,还有穿梭其中的小火车,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
虽然这里叫作代村,但是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这里已然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变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更加不同的是,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远处,还开发了占地100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在这个古村镇中,除了有民俗区、小吃区、百货区等常见的旅游设施,还特别设置了代村村史馆。
村史馆里,不仅收藏着代村之前的老照片,还有来自代村村民家里的农具,展示着多年以来,代村村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其中,最新的收藏品之一是两张证书。其一是王传喜代表代村村集体向兰陵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时,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证书;其二则是在代村村集体向湖北捐赠200万元的基础上,王传喜再一次来到兰陵县慈善总会,将代村村民、居民、员工、商户为湖北抗击疫情捐赠的1085187元善款交到兰陵县慈善总会时,获得的捐赠证书。这两张证书,不仅是代村人民的心意,也充分彰显了代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担当。
“我们留住这些老房子、老设施、老物件。不仅是为了留住乡愁,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美好的记忆。”王传喜笑着说。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临沂这片红色土地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宝地,是激励报业同仁不忘初心、攻坚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山东省报业协会会长许衍刚表示,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不仅是新时期新媒体的任务,也是使命。山东省报业协会副会长、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勋建表示:“希望可以将沂蒙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用媒体的平台和智慧,把沂蒙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最新寻找红色革命遗迹心得体会报告二
第一幕
男(2):东北,沦陷了
全体:东北,沦陷了(男在上,全体在下)
男(2):他们出了兵,把最大的沈阳兵工厂,飞机场,和两百多架飞机一起占领了,本溪,营口,长春,吉林,先后被攻占,整个东北,算是完了!(摊手)
女(1):那我们的部队呢,我们的政府呢?
郑瑾:蒋介石只敢打内战,可面对日寇,他下令几十万军队不许抵抗,要请国联来解决问题。
女(2):指望国联救中国,简直是妄想!帝国主义都是一丘之貉!
男(1):那我们不是要亡国了吗
丽萍:是啊,同学们,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那一刻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男(1):我们不做亡国奴
男(2):我们要开展救国救亡运动,我们要逼迫南京国民政府,出兵,抗日!(举手握拳)
丽萍/郑瑾:现在,只有我们自己,救自己!
全体:对,出兵,抗日!
黑幕
(背景介绍)
第二幕
(余永泽在家看书,林道静推门回来)
余永泽:又出去找工作了?(双手撑在膝盖看书)
林道静:嗯
余永泽:(把书放下)静,现在外面的世道太险恶了,而且工作又那么难找,(转向林道静)你就这样待在家里不好吗?
林道静:永泽,你有书读,有事情做,可我呢?我成天这么呆在家里,算什么啊?
余永泽:(站了起来)那又怎么样?(左手卷书从左向右指)我们学校的那些教员夫人,他们都是大学毕业,有的还是留洋回来的,(转回林道静)还不是呆在家里,(书敲右手)陪陪丈夫,照顾孩子。
林道静:永泽,你为什么总这么说呢?你忘了?你以前的思想是多么丰富啊!可现在呢?你总在我耳边唠叨什么吃啊,再不就是孩子啊,你知道的,我想要的不是这些。
余永泽:好好好好好,(走到林道静前单膝下跪)你要什么?
林道静: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起码,我先要走入社会。
余永泽:(摊手)我从来就不反对你,(面向观众)我一向赞成妇女走出厨房,(站起身,走向观众)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面对林道静摊手)你找工作,怎么办?(林道静“诶呀了一声”)(面对观众,左手持书放胸前,右手背后)唉,好吧,今天先不说这个了,(面对林道静)对了,你先把家里收拾一下,我请了个贵人。
林道静:我才不管你什么贵人呢。
余永泽:(走向林道静跪下)诶,静,你能不能别这么任性?啊,(向观众转一点、点书)这马上就要毕业了,(转向观众点书)工作还没有方向,(转回观众拿书点自己)到时候我可怎么带你生活下去啊。(卢嘉川走出,寻找余永泽的家)
卢嘉川:老余?
余永泽:诶,他来了!老卢老卢,在这呢!
(两人见面互相握手,并道你好)
余永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爱人,林道静。
林道静:你好。(握手)
卢嘉川:你好,我之前常听老余提起过你。
(卢和余拿起凳子,对着观众坐着)
卢嘉川:老余啊,我听说你,最近弄起考据来了。
余永泽:嗨,是啊。诶,老卢,你呢?还在忙着救国工作?现在外面形势怎么样了?
卢嘉川:一说到这话,就真是气人。
余永泽:哦?
卢嘉川:(站了起来)就在我们刚要示威的前声,赶回北平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对南京的学生来了个屠杀!
(余永泽和林道静异口同声:屠杀?!)
卢嘉川:国民党撕破了他们的假面具,镇压的很凶啊,所以现在,我们学生的救国工作不得不暂停一下。诶,老余,你们两个可都是青年人啊,可不能身沾“贵气”啊?
余永泽:不能不能。
卢嘉川:诶,我记得南下那日,你在北平不也很激昂吗?
余永泽:诶,我现在认为啊,挥挥拳头,喊喊口号,它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啊。我是用自己的方式救国呐?
卢嘉川:是吗?
林道静:你的“救国”啊,就是把洋装书变成线装书,把学生装变成长袍大褂。
余永泽:嗨呀,你别听道静的,她现在这是找不到工作,拿我出气呢。
卢嘉川:诶呀,是啊,这马上就要毕业了。
余永泽:我的工作还没有方向呢。诶,老卢,我这次请你来,主要想请你帮个忙。
卢嘉川:请我帮忙?
余永泽:我听说你有个亲戚,和胡适先生很熟啊。
(卢和余拿起凳子面对面坐下)
卢嘉川:我是有这么个亲戚,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余永泽:是这样,我最近研究了几本王国维先生的著作,有几个地方想请教胡先生一下。
卢嘉川:原来是这样,我这么跟你说吧,我这个亲戚啊,虽然和我远的是不着边际,但我想,这点忙,他还是肯帮的。回头我给你个地址,然后,你去找他。
余永泽:那真是太感谢,太感谢啦。
卢嘉川:我说老余啊,你别总是跟我这么客气,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只是,我还想再提醒一句,光读书是不能够救国的。
林道静:那卢兄,依你看,我们要怎么救国呢?(林走到卢身边)
卢嘉川:我们要反抗,要斗争!
林道静:怎么反抗,怎么斗争?(两人距离不断接近)
余永泽:道静!
卢嘉川:(干笑了几句)那我也不多说了,老余,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余永泽:请便。
林道静:再会。(卢嘉川下场)永泽,我觉得这个卢嘉川,说话挺有道理的。
余永泽:唉,我和他啊,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诶,她地址还没给我!(说罢跑了出去)
老卢,老卢!(余永泽伸出一条手臂对着卢嘉川,卢嘉川回头,二人静止)
林道静:道不同,不相为谋?
黑幕
第三幕
【大年三十的夜晚,四个学生相聚在一间小屋里,气氛沉闷异常。白丽萍领着林道静进来,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免诧异。】
林道静:这、这是怎么啦?
白丽萍:别哭了,都别哭了。这大年三十应该乐一乐的,干嘛哭鼻子呀?
女(1):(抱住丽萍)丽萍姐,我好想家啊……
(所有人沉默苦闷。)
男(1):(突然愤起)都别哭了!日本强盗不让我们跟家里人过一个团圆年,但是我们偏要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女(2):我抗议,在这新年之夜我要向南京政府抗议。他们的不抵抗政策葬送东三省啊!(愤中生悲)使三千万的同胞成了亡国的奴隶。
男(2):对,我抗议!我们要大声的向南京政府抗议!
白丽萍:同学们,蒋介石又听不到你们的抗议,到是那无处不在的侦探可能会听见。
林道静:丽萍姐,你就让大伙说说心里话吧。这时候大家心里一定有许多感慨。
白丽萍:小林,我不是不愿让大家谈,我是怕谈着谈着,又谈出伤心来。(抱住
女(1)轻轻安抚)我们这些东北流亡的学生已经够苦了。好容易大年三十聚在一起,我是想让大家乐一乐的。
女(1):(抹眼泪)丽萍姐说得对,这大年30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像什么样子。
白丽萍:是啊。
女(1):诶,这位是?
白丽萍:这是林道静,和我们一样,都是回不了家的学生。(众人情绪再度低落)哎呀,别哭了,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有缘相聚,该高兴才是。
【卢嘉川上场】
卢嘉川:对我们该高兴才是。
众人:卢兄!
卢嘉川:同学们,快请坐。
(众人围着卢嘉川)
男(1):哦对,快坐,老卢。
女(1):你终于来了。
男(2):你最近到哪去了,怎么总找不到你?
众人:是啊。
白丽萍:你们还不知道吧。卢兄因为率领我们北大示威团去向南京政府抗议,刚回到学校,就被开除了。
众人:啊?怎么会这样!
林道静:那不就成了卖国者容救国者罪了吗?
女(2):哼,这个社会,本来就是黑白颠倒。
白丽萍:就是。小林啊,你和你们家余老夫子不会在故纸堆里早麻木了吧?
林道静:不不,我只是觉得那堂堂的北大怎么会?
女(1):北大,北大那也是南京政府办的呀。
众人:就是。
白丽萍:那个北大的胡博士不就是保守主义的代表吗。
男(1):好了好了别说了,卢兄,你快给我们讲讲最近的形式吧!
女(1):是啊卢兄,这段日子,我们都苦闷坏了。
男(2):是啊,中国的命运究竟怎么样了?
卢嘉川:好,那我就说说,自从‘一二八’以后,政府虽然口头上喊着‘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实际上还是个不抵抗。
女(1):啊?
卢嘉川:最近,山海关丢了,承德也丢了。可国民党却在这个时候说,我们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匪。
众人:什么!
男(1):诶呀,这个呀就是他们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
卢嘉川:对。
女(2):卢兄,那你说,我们这些流亡学生的出路,到底在哪啊。
众人:是啊。
卢嘉川:(沉思,疑惑)出路……出路。其实,我们都在找出路。整个国家也在找出路。但是出路究竟在哪儿呢?(坚定)我想这出路就在反抗、这出路就在斗争,出路就在于把我们每个人的
寻找红色革命遗迹心得体会报告 参观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