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廉洁心得体会报告 廉洁党课感悟(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党课廉洁心得体会报告一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廉政文化月”活动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工作,今天就“廉洁齐家”为主题,与在座的同志们进行一次廉政党课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第一,希望大家注重家风。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言行决定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我看来,不仅是领导干部,每一位在座的职工都应该重视家风的培育,这关系到自身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倡导家风的典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近一两年,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做了一个《中国的传统家规家训》专题栏目,深度挖掘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传承千百年下来的家规家训,目前已连载70多期,其中就包括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曾国藩家书》等传世经典。“国史以载前纪,家传以申世模”,这些古代先贤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智慧,谆告后世修身齐家、正己立德的真谛,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潜心研读,深度挖掘,充分学习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其思想精髓代代传承。我希望大家有时间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研读,去感受和领会古人的为人之道、治家之经,努力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第二,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所谓“言传身教”,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很多习惯爱好都是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才。”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不能把它丢给老师、丢给爷爷奶奶,不能只顾工作、只顾赚钱、只顾娱乐消遣,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我们从电视上、在生活中都看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对子女平时的疏于教育引导和有效的管理,往往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花费加倍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来挽救、来弥补,有的甚至酿成一个家庭的悲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我们熟知的一些明星李双江、张国立,通过媒体曝光出李天一轮奸案、张默吸毒案这些不光彩的事情,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丢尽了家族的脸面,我觉得根源还是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上出了问题。
作为父母,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子女,引导他们做有气节和骨气的人,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在这里,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句林则徐的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希望大家去思考和领会这句话的深意,我们留给子女再多的钱财,如果他们不懂勤俭持家,而挥霍浪费,那留下来的钱财对他们来讲只会是有害无益。我们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最终让他们在社会上学会独立。我衷心欢迎和鼓励大家的子女通过公开招聘途径考入,成为的一员。但是,大家也都应该明白,人生的道路远不止这一条,就业、择业也不是一时的选择。进入的途径只有通过考试而且难度不小,而且即便进入工作也不是高枕无忧,今时不同往日,行业当前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形势,我们、尤其是年轻同志时刻都要保持再就业的危机感。
所以,我希望做家长的能够以平常心、以宽阔的视野、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子女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勤劳自强、努力奋斗,学会独立生活,不做伸手就要的“啃老族”。
第三,希望大家律己从严,管好身边的人。领导干部要正身齐家,教好子女,管好家人,对身边腐败“零容忍”。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管好家人和身边人,防止他们在外打着领导干部的旗号,借助其权力和影响从中牟利。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人,须先管好自己。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
在“不搞特殊化”方面,老一辈共产党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毛泽东同志很重感情,却十分反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朽作风。全国解放后,亲戚、故旧、朋友纷纷来信,有的表示祝贺,有的寻求帮助,有的则提出要到北京来。经再三考虑,毛泽东同志叫来秘书,对他们说,以后一般的来信,都由你们处理。凡是要来北京看我的,一律谢绝;如果不听,偏要来,路费由他自己出;来了我也不见,公家也不接待。凡是要求我找工作的,我这里是“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后来,毛泽东还拒绝了杨开慧之兄要到北京来工作的请求。在毛泽东同志的言传身教下,其子女也事事要求自己,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合理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重视不够,引发许多问题。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严重违纪违法,尤其是“一人当官、全家敛财”、“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家族式腐败屡见不鲜。“2003年至2015年初,周本顺直接或者通过其妻段雁秋、其子周靖非法收受8家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002万余元……”。从身居高位沦为阶下囚,周本顺的腐化堕落既是他本人失去原则、不讲规矩的结果,也离不开他对身边人管理上的放松乃至纵容。正如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苏荣忏悔道:“我家‘于姐’成了江西权钱交易的代名词,家教上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从白恩培的妻子让某商人花1500万买下手镯,到刘铁男的儿子收受他人上千万财物,再到周永康的妻子、儿子先后收受他人财物近1.3亿元……深挖一桩桩贪腐案件,不少涉事干部的家属或身边人因参与其中而最终一一浮出水面。从“夫妻档”到“父子兵”,虽然贪腐形式各异,但有一点却相同:落马干部不仅没用好手中权力,还纵容亲属,为特权大开“绿灯”,最终落得废职毁家的可悲下场。“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早些年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受审时说的一句话,成为如今许多落马贪官的内心独白。
探究家族式腐败的原因,显然与这些领导干部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同志们,治国必先齐家,严管就是厚爱。希望大家珍惜工作,珍惜家庭,珍惜生活。以“三严三实”要求、“四讲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在自我修炼中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在日后的工作中,教好子女、管好家人,用好权力、干好事业。
今天的党课就交流到这里,谢谢!
主题党课廉洁心得体会报告二
同志们:我们:
根据有关要求,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廉政党课。我所说的主题是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主要谈四风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央反腐败力持续增强,坚持虎蝇一起战斗,制度笼越扎越紧,党的纪律比国法更严格的决心不变。
(一)我党反腐败的历史背景。
1.在当今社会,腐败往往成为一些国家政权交替、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因其危害巨大而成为政治癌症。致力于政局稳定、民族强大、社会发展的国家和政府,将消除这种度肿瘤,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视为追求的目标。
2.1998年政治骚动后,党的威信、党的形象,甚至党的统治受到比较严峻的挑战时,邓小平对新的中央领导人集体说:要好好做几件事,表明我们是真正的反腐败,不是假的。
3.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党内监督条例》。
4.2004年2月17日和18日,《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监管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管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以2004年为标志,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出现了三个方向。也就是说,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攻击的全力反腐败转向主要制度反腐败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
5.2007年5月,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几项规定》正式发布,加大了与权利交易有关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6.2010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几条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廉政准则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等8个方面向党员领导干部提出52个不正当,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完善应对的实施和监督制度,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法规。
7.2015年10月,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中的纪律和要求整合到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大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纪律比法律更严格,纪律在法律面前,去除与国家法律重复的内容,实现纪律分离的政治纪律细分、具体化,将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表现作风建设的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理党的规范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基础。
8.2015年《条例》印发后,党中央相继制定、修订《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些准则》《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党的十九大将党的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整体布局,在修改党章时完善了纪律建设的相关内容。
9.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监察法除了对监察工作总则、任、范围和管辖、权限、手续、法律责任等规定外,国家监察委员会在腐败国际追踪赃物的监督地位,特别是对违法收入的没收手续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
10.2018年10月1日,《中共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根据新形势固化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成果。
(二)腐败现象分析。
目前,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形势已经形成和巩固发展。但是,腐败因子还在繁殖,个别领导干部也喜欢被包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意识这个内在因素有问题。
领导干部的初心和公仆意识薄弱,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倾向逐渐占领思想高地,意志不断被蚕食,心理防线不断放松,直到完全失守,形成以下7种容易腐败的错误心理,值得警惕
1.快乐心理:在当前商业环境活跃开放的时代,收入-消费已经成为商业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方式。有充分投身消费活动的能力,被标榜为自我成就自我实现甚至个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填补自己的私欲,用公款开豪华车,住在别墅里,生活奢侈。近年来,在腐败事件的调查中,落马官员腐败行为的次数极少,多次犯罪,贪婪的欲望似乎是无底洞,欲望不足的心理倾向诱发比一次更严重的腐败行为。
2.异化心理:在经济学上,用寻找租赁来说明稀有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产生了非生产利益。领导干部掌握的公权也是稀有资源,吸引各方资本热情追求,为自己资本的增殖提供便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自我膨胀心理,这种心理与权力的异化有关。
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位,掌握权力资本对公权的追求视为对个人的支持,违反公权的本质,使权力异化
党课廉洁心得体会报告 廉洁党课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