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
摘要: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医院开始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这对于提高我国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全面提升医院的成本、绩效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将以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找出在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工作 重点 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宏观经济环境的转变、内部管理环境的突破、经济活动的增加。新的环境对医院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经营模式的多样化转变、管理要求的专业化等,使得旧制度中的问题逐一显现出来。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我国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差异的比较
(一)适用范围的变化
随着医改意见中有关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将得到较快发展,并且公立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在运营目标、运营方式、监管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规定企业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参照本制度执行。因此,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包含的医疗单位更为全面。
(二)核算基础的变化
在旧财务会计制度中,可以采取收付实现制、也可以实行权责发生制,并遵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这一规定也恰好说明医院的双重属性,即等同于事业单位,又不完全与一般的事业单位相同。新制度中则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应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例如: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即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账套)相关数据并入医院会计“大帐”。再例如: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要求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这有利于医院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提高了医院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更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依据。
(三)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彻底对医院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改变和完善。重新梳理并完善了在旧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