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 教育类实践报告(六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一
大家好!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是为了让人类永远生存下去,基于这一点,我们国家高瞻远瞩,对垃圾分类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
垃圾分类,是为了变废为宝,从而节约资源,诸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若我们不珍惜节约资源,资源便会迅速枯竭,到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或许你们其中有的同学会说“不必担心,资源可以再生”但是,你们知道资源再生所需的时间吗?就拿煤炭资源来说,至少需要几千年,或许还未等到资源再生,就早已经被人们用完了。
或许又有同学会说“不必忧虑,我国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短时间内是用不完的”但是诸位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人们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发展,或许我们这一辈资源不会枯竭,但我们的子子孙孙辈呢?你们确定不会枯竭吗?我看未必,储量再多至少也有个限数,迟早都会用完的,更何况今天的人们更加浪费资源,剩余一点的扔了,废旧的扔了,破损的扔了等等。
或许诸位同学们认为我们所浪费的资源只有一点点,可是如果把13亿多人每天所浪费的一点点资源加起来,那个数目便会令你们震惊,令你们不可思议。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制造资源,但是我们能够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我们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19世纪至20世纪的枪林炮雨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如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将携手共进,战胜他们共同的敌人——那便是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我们应有信心与之战斗,并赢得胜利。
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诸位同学们,让我们做语言上的天才,更应做行动上的巨人。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节约资源,坚决执行垃圾分类吧!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二
亲爱的同学们:
每天人们都在制造垃圾,有的把垃圾扔到地上,而垃圾桶就在旁边,别人见了也视而不见;有的把垃圾扔到了水里,使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污水……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垃圾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会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有益于环境保护。为此我提出以下倡议:
一、请将废弃物中有回收价值的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以及电器类分离出来单独存放,交由废品回收机构综合利用。
二、清江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并分别放置。
三、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使垃圾分类人人受益。
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义不容辞,应当一马当先,为垃圾分类当表率,为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学生姜楠
11月11日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三
1、垃圾也想有个家,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2、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3、哥不是摆设,哥饿了。
4、你饿我也饿,你渴我也渴,你用我也用。
5、留下你该留下的,或者带走你该带走的。
6、你随手丢的不仅仅是垃圾,也是公德心。
7、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8、垃圾交给我,美丽还给你。
9、果皮箱的功能:装垃圾的容器。
10、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11、讲卫生,爱清洁,垃圾入筐。
12、请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13、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
14、青山绿水人人爱,垃圾进桶从我来。
15、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
16、垃圾入箱,文明健康。
17、垃圾入箱,举手之劳。
18、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19、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窥品行之高低。
20、垃圾桶——测试美个人的功德心。
21、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
22、一纸一屑煞风景,一举一动显礼貌。
23、不好无视我的存在,我也是会生气的。
24、美丽校园,有你也有我。
25、你需要优美的环境,我需要你的电池。
26、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分爱心。
27、垃圾箱的功能,装垃圾的容器,测试每个人公德心的工具。
28、积极参与废电池回收。
29、不图自我“顺便”,且为绿色行个方便。
30、感谢您的关照,我寂寞的心如沐春风。
31、不好让我的孩子在外流浪。
32、要是你把垃圾乱丢,无视我的存在,我生气了,这次真的生气了。
33、不好踢打我,我怕“修。
34、人人喂我,我为人人。
35、参与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家园,共创美好世界。
36、回收废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37、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38、我锐利的目光捕捉着你们不再需要的东西,君子成人之美。
39、废物扔进我的嘴巴里,我的“大肚”能容一切。
40、垃圾要分类,生活变美好。
41、美丽只在于你的一个动作。
42、一纸一屑煞礼貌,一举一动显礼貌。
43、垃圾扔在地,羞耻写进心。
44、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45、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46、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
47、参与垃圾分类,保护地球家园,共创完美世界。
48、要是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49、用心参与垃圾分类,共容呵护绿色家园。
50、疲惫仅为暂时,健康才是永久。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四
1、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
2、垃圾要回家,请您帮助它。
3、请不要乱扔我,我会污染环境。
4、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5、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6、千家万户垃圾分类,文明港城更加洁美。
7、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8、回收废弃电池,创造美好家园。
9、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0、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
11、就算是扔垃圾,也能小窥操行之高低。
12、养成文明餐饮习惯,减少餐厨垃圾。
13、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
14、垃圾也有家,不要走错门。
15、分类投放垃圾,关系你我。
16、要是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17、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18、垃圾要分类,生活更美好。
19、仍掉,成为“白色污染”回收,变成“白色资源”。
20、想要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
21、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
22、公德竞赛,今天正式开赛。
23、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
24、混放是垃圾,分类成资源。
25、给垃圾一个分类的归宿,还我们一个清洁的世界。
26、各类与箱配,变废为宝贝。
27、适量点菜,餐后打包,倡导绿色消费。
28、垃圾分类,利国利民。
29、做好垃圾分类,让我们一起来为地球多添一抹绿色!
30、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分类时就分类。
31、给电池一个安全的归宿,给我们自己一个清洁的世界。
32、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33、垃圾要分类,生活变美好。
34、简单的动作,造就美好环境。
35、给电池一个安全的归宿,给自己一个清洁的世界。
36、环境是大事,扔垃圾是小事,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37、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38、要是你疏忽我的存在,把垃圾桶乱丢,我赌气了,这次真的活力了!
39、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40、干湿垃圾分类装,有害垃圾定点放。
41、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42、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43、轻而易举分垃圾,举手之劳变资源。
44、给自己一个文明习惯,给垃圾一个利用空间。
45、有了垃圾分类箱,垃圾回家方便多。
46、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47、垃圾分类呵护,成就美家美沪。
48、你需要优美的环境,我需要你的电池。
49、循环,让地球生生不息。
50、红蓝黄绿要看清,垃圾分类。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五
一、推行创新性课程,提升环境意识
一是编创垃圾分类绘本,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游戏化。以学前教育“一园一品”目标,县中心城区幼儿园普及幼儿垃圾分类绘本编创。通过专题亲子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童话小故事,首次汇编“垃圾分类小飞车”绘本。以绘本为载体,举行垃圾分类小课堂、儿歌、绘本表演、家长助教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家中、幼儿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二是编制校本教材,实现垃圾分类教育课程化。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县教育局引导学校自行组织科学、美术、语文学科教师编写首批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不同,首次编制了适用于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垃圾分类,小事从我做起》校本教材。该教材低段教材6课时,高段教材9课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并在xx小学举行了教材首发仪式。县教育局统一将垃圾分类课程纳入教学不少于6课时,确保师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100%。
三是建立首个校园展示馆,实现垃圾分类教育智能化。县教育局在综合执法局、环保局、文明办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xx小学成立全县首个垃圾分类校园展示馆,预计8月底完工。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方式、作用等。在展馆内,学生还可通过触屏式多媒体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即时进行互动式教学。
二、建设节约型校园,践行环境理念
一是深化光盘行动,弘扬节约传统。自20xx年起,县教育局组织全县87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盘行动”。在各中小学餐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辛”等“光盘行动”主题宣传语和图片在食堂的墙壁和餐桌上随处可见,累计已张贴宣传品20xx余幅。部分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评比,并将评比结果量化上墙,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一餐一称重、一周一评比,纵向班级比、横向年级比,让“光盘行动”落实于行动,做到光盘行动常规化。
二是控制厨余垃圾数量,实现无害化处理。20xx年开始,根据省食品安全县创建要求,县内所有学校的厨余垃圾全部由已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以经济杠杆控制餐厨垃圾数量,对厨余垃圾按照重量以105元/吨的标准收取相应费用,从而促动学校合理配置食品,从源头上杜绝浪费。严格执行《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对不按规定处理餐厨垃圾的,予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
三是建设智慧生态校园,节约财产资源。利用互联网及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和教学活动,逐步减少废纸、废渣等废弃物产生。建立了县教育系统办公平台,实现了文件、通知等信息的无纸化传达。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测试,节约了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年均节约资金8万余元。引导各校开展“整洁教材传递行动”,教育学生爱护书本,将音乐、美术等部分教材传递给低年级继续使用,实现部分教材的循环利用,年均节约教材20xx0余册,节约资金16万余元。
三、打造两美化校园,营造环境氛围
一是设置分类垃圾桶,实现资源和垃圾分流。全县学校积极响应“美丽德清 生态德清”建设号召,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已设置分类垃圾桶4000余个,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粘贴分类标识的基础上对垃圾桶进行美化,使垃圾桶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各校严格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对易腐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二是设立垃圾分类专管员,落实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县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了名为“生态卫士”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总计1000余人。食堂、教室、办公室、寝室等所有区域都实施专人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文明餐桌、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实验室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双卫士”制度,由一名实验员和分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有毒有害的垃圾的处置。全县各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并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坚守“安全红线”不放松。
三是成立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结合德清县全国文明创建、巩固卫生县城复评,县教育局组织学校开展卫生、环保、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四中、xx中学等学校组织师生成立了首个志愿者小分队、四叶草社团,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图册、劝导居民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开展垃圾清理等。上半年,已有5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11次。
四是小手拉大手,发挥“1 1 1”模式的带动效应。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德清”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由学生向家庭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和“垃圾不落地,更美丽”的倡议,由学生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家庭成员,累计发放倡议书6万余份。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小课堂”“我是文明小教员”“家庭垃圾分类达人大比拼”等活动80余场,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有关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六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却是比较滞后的,就以垃圾分类为例,国内的状况就显得不容乐观,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实施不足,而且对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合理化研究也不足。垃圾分类收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目前,有近半数的人不能清楚地说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许多人在回收过程中,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依旧比较模糊。我校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宣传工作,达到全体教职工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知晓率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方式知晓率100%、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形成率100%。
一、活动主题
为了生态更美好,垃圾分类齐动手。
二、宣传对象
全校师生、学生家长。
三、活动内容
(一)校领导与教师高度重视,争作表率,引领推普教育
1.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学习上级文件,进一步明确活动时间、意义,明确学校本次活动中各自的职责任务。
2.校领导在升旗仪式上作以“为了生态更美好,垃圾分类齐动手”为主题的发言。
3.集中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4.组织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相关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二)布置校园环境,营造宣传氛围
1.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及宣传版面。
2.通过校园广播,增加本次推普周宣传的内容。
3.在校园内醒目处开辟三个固定的宣传板块,定期更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方法》和有关知识。
(三)家校沟通,以学生为纽带,向家长宣传
1.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教育学生,以身作则。
2.开展爱我家园征文比赛。
四、活动预期目标和效果
通过本次旨在促进有效实施垃圾分类的系列环保活动,以学生为宣传纽带,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与宣传,加强社会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大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齐动手,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分类教育实践心得体会简短 教育类实践报告(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