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 建设政法铁军 心得(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好!(欢迎词同学们自己添加)

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是博爱县青天河景区,我们从郑州出发走107国道, 向北经黄河大桥、焦郑高速,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北方三峡”青天河。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将博爱县的概况向大家做以简单的介绍。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隶属焦作市管辖。全县面积435平方公里,人口38.5万。1920xx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

博爱县区位优越。郑太、焦枝、侯月三条铁路在县城北部交汇,月山车站是华北地区大型铁路编组站之一,是以晋煤外运为主的亿吨货物通道。三条高速公路横贯全境,焦晋高速途经北部,长济、焦温高速在城南互通。

博爱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北部山区,拥有储量丰富的粘土、铝矾土、铁矿、石灰石、硫铁矿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与煤炭大省山西毗邻而居,是豫北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拥有蓄水量达2070万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库,水资源供应充足。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两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均途经博爱。

博爱县旅游业不断壮大。青天河风景区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区、国家5a级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方小三峡”;建于金代的八极拳发祥地月山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曾与少林寺齐名,乾隆皇帝三次来此巡游;在县城西部,有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价值,还有独特的景观价值。为央视版《西游记》外景地。

游客朋友们,青天河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将青天河景区概况向您做以简单的介绍。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博爱县境内,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大坝、大全湖、三姑泉、佛耳峡、西峡、靳家岭、月山寺七大旅游区组成,它集南北方山水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有“北方三峡”的美誉。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到达了青天河景区的停车场,请您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参观游览。(请同学自行补充注意事项交待的内容)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光临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现在来到的是大坝游览区,它位于天井关古战场至青天河大坝之间,主要景点有东汉古槐、天井关古战场、丹河铁路大桥、三教圣殿等。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东汉古槐,相传古槐植于东汉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树高13米树围3.2米,树冠100平方米。

现在请大家向丹河谷地看,在前方有一座丹河铁路独拱桥,它建于1959年,高80余米,跨度130米,当时为“亚洲第一独拱铁路桥”。

各为朋友,现在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坝是青天河大坝,它始建于1966年,竣工于1983年。坝长159米,顶宽6米,低宽67米。它的建成锁住了丹河的长流碧波,行程了一个库容总量为2070万立方米的人造湖泊,也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参观的大泉湖浏览区。好了,朋友们,游船已经驶过来了,请大家穿好救生衣,按顺序上船!

大泉湖浏览区长约8公里,宽70—100,深60余米,景区内崇山峻岭,湖面烟波浩渺,两岸山势对峙,湖水清澈涟漪。既有一川碧水之灵秀,又有幽谷深峡之奇观,被有人盛赞为“北方三峡”。

现在,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右看,在右岸两山之间有一条河汊,长1公里,宽30-50米,为一深邃曲折的山涧,由于有九个弯,故称“九曲涧”。驾舟如涧,舟移景换,两岸红霞万朵争艳,构成了一幅“区区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奇立景观。我们还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青天河村。在“九曲涧”上方的山峰顶上,矗(chù)立着一块巨大山石,形状酷似一位年迈的老者,当地人称“老人石”。传说它就是帮助三姑饮水、为黎民百姓消灾造福的看山仙翁。它孤独一身,无论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守卫着这一方山水,不忌世人冷落,恒求善事,造福一方。山涧的尽头就是富饶一方的青天河村,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正行船荡舟在“北方三峡”的迷人地带,因为到过这里的游客都说这一带酷似长江三峡中的巫峡,因此,称为“北方三峡”,不过长江三峡素以山高、水险、湍急而著称,我们这里则以水清、水静而闻名。

我们的游船马上就要靠岸了,请大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走动,等船靠稳后,脱下救生衣,按顺序下船。下船以后,请大家自由参观。三个小时后请大家到停车场集合登车。

有关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二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位于南阳古城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医圣祠是我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着《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着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了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着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张仲景史画"部分,"张仲景史画"是一套反映张仲景生平事迹的绘画。这一套绘画共二十四幅,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显得古朴凝重。因张仲景是东汉人,所以设计者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造型艺术,更符合两汉的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顺序欣赏。下面的这些书法,是历代名人对张仲景的评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寿亭"和"百寿图",它们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是"张仲景敬仰之碑"。

我们现在去瞻仰张仲景墓祠。这两座仿汉建筑叫"春台亭"和"秋风阁"。《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由孔子撰写的,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医学春秋之称,故修建"春台亭"和"秋风阁"以纪念。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张仲景的坟墓,此墓始建于何时,已无确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汉墓式样,墓的四角各有一个羊头,在中国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义的两个字,象征着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为字头)。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正殿塑着仲景老师手拿卷宗的塑像。这些匣额是历代名士赠送的。两侧房内陈列的是《张仲景史画》原稿。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凌霄花树",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开花,花朵呈喇叭型,异常娇丽,此花可入药,有止血化淤,调节经络的作用。

这是西偏房,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些是在重修医圣祠时,整理出的文物。这是"下水管道",它说明在汉代,城市的通水设施已经很完备了。这是"铁斧",是熬制中药用的容器。这是"陶井圈",建在水并的上边,可以防止井水被弄脏。这是"药白",是捣药用的。

有关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贵宾来到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原第一湖”南湾湖风景区观光游览。今天,很荣幸能陪同大家游览南湾湖迷人的湖光山色,并希望通过我的导游讲解能让南湾湖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公园最西端,还有临湖而建的抱月楼等建筑,为赏月之好去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了。下面我们经海棠院出园。

下面,让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南湾湖风景区的一些基本情况。

南湾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南7公里处,以南湾湖为中心,包括董家河、负痈邸⑹三里桥、南湾等六个乡的大部分山林、水域,东与信应(信阳-湖北应山)公路临界,南与新田畈为邻,西与寨后湾接壤,北与双头寨相连,总面积4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主要有南湾湖大坝、鸟岛、猴岛、消夏岛、南湾水族馆等。

游客们,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南湾湖大坝,它是南湾湖水库的重要控制枢纽。

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为治理淮河而修建的大型治淮工程,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李四光第一任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大坝选址和建坝时亲临视察指导。南湾湖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是信阳人的“大水缸”,建库以来在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观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观完雄伟的大坝,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新建的旅游码头。请各位随我一同上船,让我们荡舟湖上,来欣赏这青山绿水展现的千道风景,去感受那茶香渔村蕴涵的万种风情吧!

青海湖四面环山,它的东面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日月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山水相辉映,有构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

游船现在已缓缓驶出码头,当您看到这满眼的翠绿,无边的碧水,难道能忍受得住不去亲近它吗?那么,各位朋友,就让我们放松心情,带着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尽情地去看、去听、去品、去感受这迷人的南湾湖吧!

凡来过南湾湖的客人,都夸南湾美,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有同感。那么,您能告诉我南湾湖美在哪儿吗?

南湾湖美,美在其水。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娇媚的南湾湖,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最大水容量16.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12万亩,城市日供水能力达30万吨。75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时而微风吹拂,游船划过,碧波荡漾,水光粼粼;时而风平浪静,为您展现“鱼在天上游,鸟在水底飞”的山色倒影,那短暂的寂静,让您体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夕阳西照“半湖瑟瑟半湖红”的景象美丽动人;如果幸运,赶上细雨蒙蒙中游南湾湖,就像游“烟雨漓江”一样,定会使您置身于一副梦幻般的泼墨山水画卷中。南湾湖的水质清澈透明,掬手可饮,为国家一级优质软质水。在湖的上游还有黑龙潭、白龙潭。黑龙潭大潭套小潭,小潭连清泉;白龙潭两山对峙,一水中涵,相传为“豫南第一泉”。

南湾湖美,美在其林。南湾湖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结合处,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常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自3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长达255天,年平均降水1120毫米,适宜各种亚热带及暖温带的动植物生长。景区内森林面积7146.2公顷,林木总蓄积量49.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形成了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人工林及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林。种子植物游116科、525种,中草药种类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的76,有国家规定的保护植物野生杜仲、青檀等。动物种类达1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200余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小灵猫、白冠长尾雉等,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空气纯净,富含负氧离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又因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韵味,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

南湾湖美,美在其鱼。南湾湖因水质好,无污染,年产300万公斤南湾鱼。南湾鱼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微量元素含量多、营养高。经测定,南湾鱼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其中有抗癌元素之称的“硒”的含量是普通鱼类的3~5倍以上,尤其南湾花白鲢,不仅肉质细嫩,肥美可口,而且头部富含有dha,是备受欢迎的保健珍品,素有“花鲢美在腹,味在头”之说,目前“南湾鱼”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品牌。各地来的客人可是羡煞信阳人、南湾人有这样“近水楼台先得鱼,一年四季尝个鲜”的好口福了。

南湾湖美,美在其茶。山水生灵气,云雾育山珍。四季分明和雨水充足的天然气候以及略带酸性的土壤条件,使南湾湖上游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连云山、天云山等五云茶山和黑龙潭、白龙潭成为了国优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地。逢春时节,那一片片茶园,漫山碧透,绿得醉人。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信阳毛尖早在唐代就已成为朝廷的贡品,清代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

南湾湖美,美在其岛。南湾湖位于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在水库建成之前,周围都是起伏的浅山丘陵,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大坝截流、水位提升,这里就“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成为一个湖波风景区了。原来的一个个山头,就成了湖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61个岛屿,错落有致地散落于清碧的湖水中,犹如碧珠撒玉盘,美不胜收。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岛屿是鸟岛、猴岛和消夏岛。不知不觉中,游船已到码头,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请随我一起登岛游览。

朋友们,首先请大家看一看下大门口这幅对联:“假日寻幽此地有山光水色,流连胜景名园多异树珍禽。”这是原新华社社长、已故著名记者穆青老先生所题,它是对鸟岛美景真实写照。鸟岛面积520亩,是南湾湖中最大的岛屿,分为旅游开发区和鸟类保护区。每年春夏时节有十几万只鹭科候鸟从南方飞到此地,繁衍生息,主要有白鹭、灰鹭、和牛背鹭。每到傍晚鸟群觅食回巢的时候,那真是处处见鸟影、时时闻鸟鸣,颇有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行白鹭上晴天”的美妙意境。有些朋友会问,南湾湖这么多岛屿,这些白鹭为何偏偏选择鸟岛作为它们的栖息地呢?大家可以从这幅鸟岛的地图上找到答案:首先,鹭科鸟类属于一种靠水栖息的鸟群,它们主要以小鱼小虾及贝类为食,特别是在它们哺育幼鸟期间,就更需要充足的食物,而鸟岛的外围形状不像其他岛屿是规则平滑的圆形,而是多浅滩和湾汊,这恰恰是适宜鱼虾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鹭鸟的食物十分充足;其次,鸟岛上的树木比其他岛上树木要粗壮繁茂许多,这方便鸟儿们搭巢筑窝。好了,鸟岛的游览暂时告一段落,请各位继续随我一起乘船,前往下一站猴岛参观。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我们现在到达的就是猴岛。猴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因岛上放养着50余只太行猕猴,并以观猴、与猴零距离接触、与猴同乐等趣味互动项目,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这里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猕猴的生活习性。猕猴属群居类动物,每种群相对集中,并具有排斥其他同类种群的特性,以普通杂粮及果蔬为食。每个群体由一个猴王,担负着群体的“领导”工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更爱护它们。猴岛上有专职饲养猴子的管理人员,每天定时给岛上消毒,并在游人不太多的时候,通过哨声每天早晚集中喂养它们两次。猴子生性顽皮,所以我们上岛以后首先要阅读观猴须知,特别是不要对猴子做出攻击性的动作,喂猴和拍照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猕猴的眼睛,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猴岛的自由参观时间是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继续乘船,前往消夏岛游览。

消夏岛,顾名思义是消夏休闲场所。每当夏季,许多客人喜欢住在岛上为游客提供的帐篷和小木屋里消暑、度假。现在游船已经接近消夏岛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拱桥,桥名“相合桥”,寓意为“两岛相连一相合,山水相交二相合,日月印湖三相合。”

游览完消夏岛后,我们将乘船返回码头,去参观根据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设计建造的西山景区,这一景区主要表现了《西游记》中“唐王游地府”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另外,我们还将参观南湾湖水族馆,该馆展出了国内外珍惜鱼类30余种,建有鳄鱼池、洞天观鱼和曲桥赏鱼等游乐设施。

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南湾湖之旅就到此结束,还有许多美景只能等到下次您来的时候再去欣赏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解,使您已经对南湾湖风景区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南湾湖观光游览,届时我将很高兴为各位服务,去共同领略南湾湖的迷人风采!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有关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四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河南政法铁军心得体会报告 建设政法铁军 心得(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