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的结论心得体会范本 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心得(六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物理实验的结论心得体会范本一
在这种背景下,高一物理备课组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1、制定详实计划,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教学进度表(见附表1),
2022物理实验的结论心得体会范本二
现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育教学中要应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对于实验课也不例外,原来的实验课的步骤是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有的还有实验原理。上面的每一步都写的清清楚楚,教师怎么说学生怎样做,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一点动手的机会,这样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授受。
现在的实验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化,要有创新。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有创新能力,要有动手能力,思维要敏捷。如果要更有创新则不仅仅局性于上课的实验教学,还要拓展到课外实验。
课外探究实验的具体的设计方案是:
一、先确定研究的课题。课题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或由教师提出。
二、选择好实验器材并猜想,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三、记录好数据、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给于适当的指导。
四、评估交流。实验完后学生各自交流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五、每人各自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的实验,每两周一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这样的课题研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具体的表现如下:
在上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有的学生说:既然一个烧杯里的水能够沸腾,如果我们在烧杯里再用试管装上水组合在一起,试管里的水能够沸腾吗?于是由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课题: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
学生选择的实验器材为: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烧杯、温水、石棉网。
没有做实验之前教师让学生先大胆猜想,有的学生猜烧杯中的水能沸腾,试管中的水也能沸腾。因为烧杯中的水沸腾达到了沸点,试管中的水也达到沸点,所以试管中的水也沸腾。
有的学生则猜: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它没有吸热。
[师]:通过大家的猜想有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教师让大家交流一下,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学生交流完后得出结论:通过仔细观察实验及所学的知识,我知道了原因。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液体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要达到沸点;另一个要继续吸热。
(2)、要吸热就要有热传递,有热传递必需要有温差。
(3)烧杯中的水能沸腾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能够吸收热量,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如果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00℃,而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不变。
(4)、试管放在烧杯中,烧杯中中水沸腾是100℃,试管中的水的温度也为100℃,它们没有温度差,试管中的水不能吸收到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通过次次课题的研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创新,并且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
讲完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老师让学生把自制望远镜作为这次的课题。
学生自己准备了器材:两个凸透镜、焦距一个大些一个小、硬纸筒、有的是硬纸片。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最终制成了一个望远镜,学生欣喜若狂,自己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此之前学生还制作了很多小作品:如音调可变的笛子、照相机等等。这样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课题:相同的啤酒瓶里面装上不同的水,分别吹气和敲打,瓶子发出的音调一样吗?
学生准备了器材:筷子、啤酒瓶、水、杯子。
老师让学生猜想,有的学生猜一样、有的学生猜不一样。
学生进行实验:往啤酒瓶里加水,有的多有的少。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吹各个瓶子时,水装得越多时,音调越高;敲打时,水装得越多时,音调最低。
[师]:如何解解释以上的结论?
[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吹气时,水越多空气柱长度越短,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而敲打时,水多质量大,瓶子也在振动,因此音调低。
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课堂上探究了《测量不规则木块的密度》其中测木块的体积用的是一种沉锤法,于是学生就提出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测木块的体积呢?在课题的研究中,学生有的采用了小针将木块按入水中,还有的是采用是铁丝将木块按入水中,测出了木块的体积。
又如:课题:如果没有量筒或量杯,只有一只普通玻璃杯和足够的水,如何去测量酒精的密度了?
学生选择器材并动手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是这样做的:首先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然后在玻璃杯里加满水,称出其总质量。那么水的质量就为总质量减去空玻璃杯的质量。再用体积公式v=m/ρ求出水的体积。然后用玻璃杯装满酒精再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和酒精的质量,这样酒精的质量就是空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减去空玻璃杯的质量。由于都是装满所以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已经求出了水的体积则是求出了酒精的体积,那么酒精的密度就等于酒精的质量比上酒精的体积。学生从始至终是一丝不苟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究。
综上所述,这些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有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带着问题去实践探究,从而得出结论,真上使学生成为了主人,教师起指导作用,真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奠定了基础。
2022物理实验的结论心得体会范本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有句话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物理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搬起的石头有了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了能,这种能我们称为重力势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
物体重力势能发生变化时,必然牵扯到重力做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因此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1.重力的功
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
图7.4-1:重力做功=
图7.4-2:重力做功=mgcosθ
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重力做功=
=
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表达式
练习1:下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
由1至2重力做功
由2至3重力做功
由1至3重力做功为零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的乘积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因此,我们把物理量叫做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与所处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与所有的能量一样,是标量
重力势能的单位: 焦耳 符号是 j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
即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由低处运送到高处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说一说,并回答上面有关问题。
如果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有关,能量变化不能表示重力做的功
练习2.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g取10 m/s2)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讨论歌词:“山上有棵小树,山下有棵大树,我不知道,不知道哪棵更高”这是说高度具有 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重力势能也有 相对性。
在研究重力势能是应该选择 参考平面 。在参考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大;在参考平面下方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的,表示重力势能比零势能面的势能小。
参考平面的选择是任意的,选不同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是否相等?重力势能的差值是否相同?例如根据图,m=0.5kg,.完成下列表格:
参考平面的选择
小球在a处的重力势能
小球在b处的重力势能
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的功
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增量
桌面
地面
重力势能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
例1在离地80 m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 g,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取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面。求:
(1)在第2 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
解析:在第2 s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3 s内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析:前2s下
物理实验的结论心得体会范本 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心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