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岗前训练心得体会(二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土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毕业设计题目及背景
本工程项目位于南昌市,属多功能综合办公结合建筑。建筑面积约4880㎡(±5%);建筑层数为4层,结构类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总体地形较平坦,相对最大高差为0.57m,场地类别:二类。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分为4层,第1层为杂填土,厚约0.5m;第二层为粘性素填土,厚约0.9米;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约2.2m;第四层为圆硕,厚约6.2m;勘察期间场地内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5m,无侵蚀作用。拟建场地范围内没有发现地裂缝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气象条件:历年绝对最高温度39.2度,历年绝对最低温度-7.7度,最冷月平均温度4.5度,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度。年降雪量1712.2mm,月最大降雪量184.3mm,一小时最大降雪量50.4mm,历年最大降雪深度11cm;基本雪压0.45kn/m。 夏季平均风速3.4m/s,冬季平均风速6m/s;基本风压0.45kn/m。全年主导风向:西北;夏季主导风向:西南。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防火按二类二级设计,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场地类别:二类;基础类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二)毕业设计研究意义
本次设计的课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对我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通过该项目设计,可以对我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不但使我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
(2)使我了解并且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我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3)在设计中还涉及到很多计算机软件,如 office中的word、excel,绘图软件autocad和天正,结构计算的pkpm及等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的应用,更能提高我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所有的这些,都为我今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
(三)设计要求:
1、学习要求
通过本设计使同学们综合应用所学习的有关建筑设计理论及工程技术知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原则、方法与步骤,对高层办公楼类建筑的组成、要求及设计特点作深入研究,提高同学们对大中型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建筑设计的重点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解决总体布局、平面组合、立面造型、内部空间环境处理等技术问题,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专业的方向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仅作到初步设计深度,并能发展成为施工图,以配合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学生在建筑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建筑平、立、剖面图,部分建筑大样图等。
2、建筑要求
根据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并完成主要的建筑设计施工图。造型设计应庄重、新颖、大方。根据造型需求,可适当增加阳台、雨棚及出屋面楼梯之类,但不得超出总建筑面积的5%。外装修中高档,内装修以中档为主,重点空间可高档。防火按二类二级设计。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筑设计部分
建筑设计就是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并结合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实际情况确定预设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立面外观,侧面外观,单层平面尺寸,以及建筑物的层数,完成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由功能分区的相关原则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最终初步确定出建筑设计部分。
2.结构设计部分
结构设计就是根据建筑设计方案及设计原始资料,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柱网、框架梁、次梁、缝的设置,铺板方向等),进行结构计算,确定构件配筋,整理计算书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研究的方案、方法
1.建筑设计:通过毕业实习、参观实体建筑、查阅相关规范图集确定建筑方案。
2.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用d值法进行计算。
结构部分计算的大概步骤: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通过轴压比验算、结构的层间位移验算 )
(2)水平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4) 框架梁柱配筋
(5) 板的配筋计算
(6) 楼梯配筋
(7) 基础的设计及配筋计算
<>
研究重点:选择结构体系、布置结构构件(柱网、框架梁、次梁、缝的设置,铺板方向等)、建筑功能分区、框架结构设计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验算、水平及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验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截面尺寸、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难点:框架结构设计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验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验算、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截面尺寸、配筋计算)。
前期已开展工作:认真熟悉设计任务书,参观本设计实体建筑,参加了毕业实习,查阅并收集相关规范资料,仔细参考、阅读设计实例,还查找并翻译了相关外文资料。
<>
毕业实习、熟悉任务书、确定建筑方案绘制方案草图第1~3.5周
结构方案设计及结构布置第4周
结构计算第5~12周
施工组织设计 整理建筑说明书及结构计算书 第13~17周
整理图纸、答辩第18 周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李比瑜主编,《房屋建筑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9]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教材(上、下册)
[10] 丰定国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11] 彭一刚主编,《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13] 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14]g. winte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1979
[15]m. wakabayash. design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1986
[16r. park and t. paula.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rue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inc1975
2022土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作为一个土木的学生,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实践对我们的诱惑,因为它会快速的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俗话说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现在到处都在修建房屋、无论是居住还是办公或是其他作用的结构,我们总能随处可见,但施工现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所以以前也都是远距离的观望,只能看到外部结构。
总想进去看看里面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所以学校能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都很珍惜,希望能通过这次实习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学院的安排,我们于25日到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土木工程生产生产实习。我们组被分到西区清香坪,引入我们眼帘的是三幢正在进行修建的大楼,经师兄介绍后才得知,这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都是廉租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便宜的房子,但后来才知道廉租房是国家出钱修建的民生工程,专门为一些贫困群体修建的住房。三个塔吊机整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目测高度已经修到三十米高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别,这三幢楼修建在一个山坡上,从背面看他们的地基要比路面高出十几米。看起来比较壮观。还有一个工程正在进行场地整平。一些工作人员都在辛苦的工作着,场地上有挖土机,运渣车。由于攀枝花地质特殊,地基也都是一些延岩石,场地上还有两辆碎石的机器,用来破碎岩石。我们现在外面仔细观察了几番。
后又带着安全帽在师兄的带领下进入了一号楼观察内部作业。进去后的第一眼是感觉空间特别小,无论是卧室、厨房、还是客厅,都感觉特别小。全部都是一室一厅的格局。师兄说这是为贫困群体建造的房租,都是这样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廉租房。由于工人都在上面工作呢,所以我们在下面几层逗留了一会就往上面走去。走到上面看到一些工人正在做填充墙的工作,还能看到一些构造柱的内部钢筋布置。
上面的还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塔吊机运送上去再由工人推到施工现场旁边以方便工人作业。无论做什么,都有很多我们是学习的地方,我们虽然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但还都是“文弱书生”,我们连最简单的砌砖都还做不好,一些更复杂的更不会了,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我想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现状,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践区委一窍不通。所以能现场观察是每个学生都期望的。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在毕业前先体会一下工地生活,所以我们都特别认真去观察去学习。
回顾这些天的经历,我们确实学到了许多实在的东西,也思考了许多问题。我们感触颇多,也受益良多。此次在施工现场实习,能亲眼看到各个班组的施工过程,能亲耳听到技术人员针对问题的讨论,能亲身参加工程的例会,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些都使自己对于工程管理的基本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马上踏上工作岗位作了很好的热身。在现场的短期学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以下就为这次实习的一些收获、认识和感想:
通过这次实习,书本上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以消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具体的施工程序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巩固了理论知识。以前老师讲一些知识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就没这种概念,很难产生画面感,脑子里一片空白,理解起来也事倍功半。比如说对于钢筋加工的过程,构造柱钢筋的绑扎,从前只是听老师讲解和书本上学习,但对于具体操作并不清楚。这次在现场亲眼看到了以后,将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就很直观,印象特别深刻。在实习中我们每天还会看一些施工图纸,做一些电子文档,这些也都加强了我们对cad在工程中的运用,这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实际施工操作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一定相符合。书本上的都是理论情况下的,但工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实际情况。这时书本上的就不在适合,就要靠工作人员的经验了,这些对我们帮助很大,它能提高我们的随机应变能力。比如:一根400m的梁其下部钢筋为12φ32,在理论上要求保证钢筋间的最小间距25mm,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因为某处钢筋太多而往往办不到。
这就需要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出适当的变通。我们必须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多东西虽然说都在课堂上学过,可我们还没有学精,没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资本,不能够学以致用。不管将来从事施工或者预算,都需要我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发问,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广泛收集信息。我们生活的四周,许多东西都是值得去学习去思考的。因此,我们需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上站稳脚跟。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信息缺乏,管理力度不够,建筑规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实习现场,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施工准备不足,道路以及临时设施都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没有采取雨季施工措施,钢筋不注意保养,浪费严重等等。相信随着制度的发展完善,各种问题都应该会解决和避免的。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即将毕业入行的新人,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给自己作一个好的定位,不要自恃甚高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踏实,创造出价值才有所收获。对人应该热忱,处理好周边的关系。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在建筑行业这个大圈子里尤其需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并且我们还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态度要诚恳,让别人愿意将自身的积累传授于你。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是自己不断发展。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土木工程专业更明显,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因为一点点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减少工程的寿命,甚至会酿成大祸,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工程刚建好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给户主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带来威胁。而且也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谨慎做事,处处留心。
这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了,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短短十天,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四化的历史性任务,不能只顾埋头书堆,纸上谈兵,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造福社会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因该在学习至于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从而跟好的提升自己。
土木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岗前训练心得体会(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