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艺术与科技心得(八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艺术与科学讲座心得体会报告一
《生活的艺术》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观后感,里面的情调很高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特的高雅。书中不遗余力地向美国人民兜售隐忍闲适的中国式生活艺术,林语堂在书中揭露了他所认为的美国人三大恶习:讲究效率,讲究准时和希望事业成功。虽然这些“恶习”是现代人几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极力推崇,但他却别树一格地认为 “一个人以为不要紧了,就什么都不要紧了”这个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国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国人则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语堂想借由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告诉这些生活节奏紧凑的美国人大洋彼岸中国人的好。他在书中娓娓地道闲适的好处,谆谆地诱美国人去享受生活。书中的章节都是这样的题目: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认真地要为美国人的机械生活上点润滑油。
林语堂在自序中说:“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又说:“一切取舍都是根据我个人的见解。”是的,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鲜明的“林语堂风格”。书中,林语堂一字一语写出了现实生活的细节,借由他这些最贴近生活而又独特的想法使外国人对中国人生活更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
总而言之,其思想就是无论何时,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快乐一天,决不辜负自己的任何时间,即使生病或老去,也要体验痛的快乐,直至我们洞悉了人生,以恬淡的心态,快乐的死去,总算自己没有白活,完美的结束生的旅程。
的确,只要我们认真和执着,充实每一天,我们可以永远快乐。当我们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创造的魅力,从而快乐;当我们悠闲的时候,可以静悟生命,从而快乐;当我们历经苦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奋斗的激情,从而快乐……
可见,快乐无所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认真的去体会,认真的去感悟,认真的去惮。明人金圣叹之“三十二不亦快哉”,在吾人看来,也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而其却将其以为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并记录下来,聊以自慰,而另一个撼人心神的是残疾人海伦的《假如我能眼亮三天》,种种常人所经历的平凡,在她的眼中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可见快乐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而且每人感受到的深浅亦有所不同,也只有调整自己心态,坦然从容,微笑才会永远的浮现于我们的脸庞。
《生活的艺术》给我传授了快乐的秘诀,有助于改变自己的观念,从另一方面观照快乐,从而走出关于快乐的误区,以乐观的态度去战斗,去迎接生活的洗礼。
虽然比较明显《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为外国人写的一本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实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也开始趋向于林语堂当初笔下的那些外国人。人们每天置身于烦嚣社会中,麻木地干着用于维持生活的工作,真正的生活的意义,也许人们早已忘却。或许,我们都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边呷着甘醇的奶茶,一边细味一下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主题艺术与科学讲座心得体会报告二
【内容摘要】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民间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识、情感气质和审美观念。[1]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增强了艺术设计的效果,拓宽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表现语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还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民间美术匹配的重视度和价值认知。[2]同时,我国多数高校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缺乏对民族设计元素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对西方艺术设计理论的狂热追捧,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民间美术成为教学空白点,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和认同,更无从谈在设计中创作利用。民间美术属于民间艺术的分支,但由于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地域性较强,加之缺乏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致使民间美术中富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技艺因得不到传承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更别说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当前,国内部分院校常邀请国外相关教授和学者讲学,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者和设计师,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全新的设计技能,但也有一些学者将我国的“风水”、“太极”等传统文化成果作为增加其教育的砝码,在国内遭受冷落的民间美术,在国外却被视为珍宝。同时,由于受崇洋媚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加之部分艺术教育者缺乏振兴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影响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二、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的源泉。
艺术是从艺术中产生的。形式纷繁复杂、内涵深远丰厚、题材丰富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美术形式,不仅具有稚拙、自然和质朴的原发性,还具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蕴含着中华民族审美的原始精神,是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体。现代艺术设计从民间美术中汲取造型、色彩、内涵等养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而且还使作品极富现代艺术意味、民族精神和气质。
(二)民间美术是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有益补充。
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视觉感强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元素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3]当前,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接触和了解的多是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民间美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深入系统的学习,这不仅导致民间美术在高校课程资源设施方面普遍落后,而且还造成学生设计作品风格的单一和西化。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座资源宝库,而且还启发了学生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形式,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4]
(三)民间美术有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院校只有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高校在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由于缺乏对独特区域文化背景的研究,导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设计作
艺术与科学讲座心得体会报告 艺术与科技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