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 战争论的心得体会(六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一
每周一,当我们昂首挺胸站在操场上,包含激情地一次次唱响义勇军时行曲时,有一种骄傲的民族自豪感从心底嘭然涌起,这情感,源自于革命的精神,源自于对祖国敬诚的爱!
我们不能忘记,七十年前日本军国侵略我们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轮为日军刀下奴,细菌战下中国人民残缺的身躯;飞机、大炮、机枪重压下血流成河的城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醒目门牌;日本军队烧杀抢夺下一个个血与泪的印记……
我们更不能忘记,全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赴后继,写下的一篇篇壮丽的史篇:国民党军队正面的激烈抗战,八路军敌后战场的艰难开辟,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抗战场面,一个个为国捐躯的仁人烈士,一篇篇为唤醒国人血泪控诉的战斗檄文……正因为全国人民的一致对敌,铸造起全民救国的战斗决心,我们才战胜了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血与肉,谱写了一曲曲为我们后人所敬仰的可歌诗篇。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祖先留给我们一笔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继承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尽管我们身处一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国度,但优秀的革命传统是不可抛的。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革命的精神同样可以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当我们感到了困惑,想把一道难题丢到一旁时,我们就需要耐住性子,相信自己,苦涩的汗水总是可以换来甜蜜的果实。当我们感到了孤独,需要别人帮助时,我们就应该告诉身边的同学,和同学们齐心奋战,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当我们感到迷茫,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鼓起勇气,向着它迈出坚定的步伐。
当然,我们不需要万里长征,也并没有面对战争,但艰苦朴素可以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团结协作,能够使我们增添力量;不畏困难,可以让我们创造出为人瞩目的成绩!
同学们,不要认为穿名牌是一种“必需”,也不要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一种“正常”,更不能以为享受安逸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理所应当”。摆在我们面前的同样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赢得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尊重。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二
20__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72周年。1950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三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和本质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切都得感谢党支部全体同志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以下是我的思想汇报。
一、增强了对党性方面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员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各个时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的先锋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此时此刻,更明确显示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才能够顽强的面对挑战,才能够实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端正入党动机就是要摒弃个人利益和私心杂念,而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争取入党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提高觉悟、以实际行动使自己具备党员条件和素质的过程。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不断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在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深化自己的行动,纯洁自己的思想,在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三、更加深入理解十七大的重要论述。通过再次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实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良好的作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与当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十七大精神在点滴中不断闪光、凝聚和体现;就是要在经济建设领域和各项社会事业工作中,通过狠抓贯彻落实,展现十七大精神的巨大魅力;就是要在各自的实际工作中,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做好本职,以实际成效,在各项社会实践中展示十七大的精神和力量,为确保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宏伟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在以后的工作计划和生活中,我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高的立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印务事业;必将以更纯净的思想境界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积极进取、持之以恒,转变作风,苦干实干,主动靠拢党组织,以实际行动来争取早日入党。
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四
转眼已经到xx年第四个季度了,在总结、反思、完善上季度所存在不足的同时,我加强了对党的学习与认识,以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目前的工作与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收获。现将个人思想工作汇报
重新翻看党的发展历程,我得到了很多感悟,也得到了思想的升华。革命战争岁月里,自13位革命者卷起红色狂飙,历经28年,共产党,人民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走向了自由、繁荣。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是制胜的法宝;建设、改革的征程上,从百废待兴,到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样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信赖,成为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宗旨,他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入党来说,最重要的是端正入党动机。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其次,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考验在新时期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我们处于和平、繁华的年代,没有饥寒交迫的经历,没有艰巨繁重的任务,没有枪林弹雨的危险,没有严刑拷打的考验。安逸惯了的我们,如果意志不坚定,如果入党动机不纯,一但遇到困难、危险、诱惑,就很容易变质。因此,我会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剔除内心一切杂念,立足岗位,坚定意志、坚定信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不怕辛苦、不惧困难、正直为人、廉洁自律、拒绝腐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
在组织的指导下,领导、同志、师傅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我在线路施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期学习了有关架线工程相关方面的施工操作技能,在师傅和同事的悉心帮助下,我对工程最后一个阶段:架线分部工程也完成了学习,取得了工作收获。
回望已经过去的几个季度,我在思想、工作、学习虽然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党员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新的、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企业合格员工。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五
公元前431年,希腊世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同盟之间展开,一边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另一边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这两大军事同盟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约半个世纪以前乃至更早。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立起来的传统军事同盟,其领导机构是同盟大会,但同盟大会的决议需经斯巴达公民大会批准方能生效,因此实际的领导者是斯巴达。斯巴达拥有希腊世界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至迟从公元前700年起就主导了希腊世界的战争。公元前479年,希腊盟军成功击退入侵的波斯大军,取得了希波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波斯的军事威胁依然存在,而且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仍未获得解放。然而希波大战中的希腊盟军统帅国斯巴达出于地缘考虑(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远离波斯威胁),不愿继续同波斯人作战。在战争中崛起的雅典遂接过领导权,于公元前478年组织希腊东部即爱琴海上岛国及周围城邦,建立了继续抗击波斯的提洛同盟,其成员国达到近200个。同盟在对波斯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不久波斯的威胁逐渐消除,但雅典仍然牢牢控制了同盟诸邦,使它们成为自己建立霸权的工具。
这两大军事同盟之间时有摩擦。公元前446年,为避免大规模冲突,双方签订了“三十年和约”。但和约终究没能维持下去,双方的摩擦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围绕埃皮达姆努斯(epidamnus)和波提得亚(potidaea)的冲突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埃皮达姆努斯是科居拉(corcyra)在希腊西北部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建立的殖民地城邦,科居拉又是科林斯在希腊西北部埃皮鲁斯沿海建立的殖民地城邦,扼守着希腊通往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交通要道。公元前435年,埃皮达姆努斯的民主派驱逐了贵族派,建立起民主政体。被逐的贵族派联合近敌攻打城邦。民主派遂遣使向科居拉求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转而向科林斯求援。科林斯派遣一支军队从陆上增援。科居拉得知消息,立即派遣一支25艘战舰的舰队开赴埃皮达姆努斯,旋即又派一支舰队增援,战舰一共达到40艘之多。她要求埃皮达姆努斯驱逐科林斯的援军,并让贵族派重掌政权。在遭到拒绝后,即以舰队围困埃皮达姆努斯。对此,科林斯迅速作出反应,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动员。科居拉又遣使科林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遭到科林斯拒绝。后者和其盟邦组织起一支75艘战舰和2000名重装步兵的军队增援埃皮达姆努斯,科居拉的舰队也增加到80艘战舰。两军交战,结果科居拉舰队大胜,击沉敌舰15艘。兵败后的两年,科林斯积极扩充舰队,进一步备战。科居拉并未加入两大军事同盟,此时面对属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科林斯,自感孤立无援,乃遣使雅典寻求结盟。科林斯闻讯亦遣使雅典,力劝雅典不与科居拉结盟,宣称此举将打破双方之间的“三十年和约”。
雅典先后召开两次公民大会讨论此事,考虑到科居拉及其舰队的战略重要性,最终决定和她结成防卫同盟,派遣10艘战舰协助防卫。公元前433年,科林斯在盟邦支持下,派遣一支150艘战舰的舰队出征科居拉,后者尽出110艘战舰迎敌。战斗进入关键时刻,科林斯舰队将要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前来增援的20艘雅典战舰及时出现,科林斯舰队见形势不明,收兵回师。双方都宣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接着,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同盟又围绕希腊北部的波提得亚发生了摩擦。波提得亚是科林斯建立的殖民地城邦,因此同科林斯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却是提洛同盟成员国。科居拉之战后(公元前432年),雅典为防波提得亚在科林斯策动下反叛,要求她摧毁防御堡垒,向雅典派遣人质,并驱逐科林斯官员,为此派遣一支30艘战舰和1000名重装步兵的军队前往波提得亚强制执行。波提得亚一面派遣使节到雅典申诉,一面寻求斯巴达的支持。斯巴达承诺如若雅典攻打波提得亚,即派军进攻雅典。波提得亚得此承诺,即联合邻近城邦反叛雅典,科林斯则派遣1600名重装步兵和400名轻装兵予以支援。闻此消息,雅典又遣2000重装步兵和40艘战舰增援先头部队,在击败伯罗奔尼撒援军后围困了波提得亚。
科林斯立即作出反应,派遣使节到斯巴达陈情,并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各邦派遣使节到斯巴达商讨对策。斯巴达公民大会经过辩论,多数意见认为和约已被雅典人打破,遂将此决定通告同盟诸邦使节,这意味着向雅典宣战。次年战争爆发。这场大战延续了27年,其间经历了战与和、背叛与镇压、城邦内部的政治革命等各种戏剧,直至公元前404年雅典无条件投降。
若非一部历史书,我们对这场大战的情况几近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如此细致和准确的了解了。这部书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它的作者雅典人修昔底德曾亲历过这场战争,甚至还参与了其中的战事。公元前424年,修昔底德当选雅典的十将军之一,和另外九名将军一道指挥作战。是年冬,斯巴达将军布拉希达斯(brasidas)率军围攻雅典建立的殖民城邦、位于爱琴海以北色雷斯沿海的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守城的雅典将军欧克勒斯(eucles)请求在色雷斯率军作战的修昔底德驰援,但他未能及时赶到,致使安菲波利斯陷落,因此而获流放20年之刑。流放使得他有机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记载者。他写道:
我在懂事的年龄亲历了整个战争,乃专注于了解它,弄清楚战事是如何确切展开的。恰巧我在指挥安菲波利斯战事后遭流放20年,能了解到双方的行动,因我的流放者身份,尤其能了解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行动,而且我有闲暇认真考察它们。
在修昔底德看来,这场战争是希腊历史上最为重大的战争。他在开篇即写道:
雅典人修昔底德在此记叙了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从战争爆发之初开始写起。他相信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之过去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叙说。证据是双方都处于力量的最高峰,作好了充分准备,而且他看到其他希腊人都站到了其中一方,一些是立即站到了一方,另一些则也打算如此。这是希腊世界和部分蛮族世界发生的最大变局,也可以说几乎是全人类的最大变局。
当然,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在他看来,只有当代的事件才有可能进行比较确切的了解和记载。而“我们之前的和更为古老的事件,则因年代久远,并不能准确地求得”。即便是当代的事件,也不易准确把握,因此需要求实的态度和严密的方法。对于自己的记载,他这样说道:
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发现真实情况,因为见证同样事件的人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具有各自的偏好且记忆不同。
这是令人惊叹的史学方法宣言,即使到了今天,这种求真的精神仍然值得历史学家们学习。这也是令人惊叹的人类思想成就,因为2400多年以前的古人,就已对于人类认知和历史真实之间的差距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应忘记,在修昔底德写作之时,西方的历史学才刚刚诞生。他之前的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的“历史学之父”,其撰写的《历史》完成于公元前420年代,不过早了约20年。希罗多德是个伟大的叙述者,对于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充满好奇之心,因而在后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受到读者青睐。但他并未提出如修昔底德这样严谨的史学方法。他的记叙充满奇闻轶事,而且在他的笔下神谕和预兆在很多时候也还是历史事件的决定因素。到了修昔底德笔下,神谕和预兆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因素都已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对事件的因果关系、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关系、人类活动的动机和理性以及心理因素的记叙与深刻分析。对于希罗多德的不严谨,修昔底德本人已提出了批评(尽管是不指名的),并称自己的写作目的不同,不是为了迎合当下的口味,而是为了垂范后世:
也许我的记叙因缺乏神话传说而不那么动听,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以此理解将要发生的类似事情(因人性如此)的人判断它有所帮助,我就满足了。我的著作不是为了竞相取悦于眼下的听众,而是要垂诸永远的。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自大,而是新近建立起来的对人自身的理性的充分自信。要理解这一点以及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的差异,我们需要回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希腊历史上最为深刻的思想大变革,通常被称为智者运动。智者派的思想家们质疑神明的权威,挑战传统的思想与信仰,提出从人出发、用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理解万事万物。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是新思想的宣言。但新思想并不仅仅限于智者派,也不仅仅限于哲学领域,而是广泛地体现在希腊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哲学领域,苏格拉底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在文学领域,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用悲剧探讨一系列社会和人性的问题,阿里斯托芬则用嬉笑怒骂对雅典城邦政治提出质疑与批评,无疑激发了普通公民的思考与讨论。在政治生活领域,伯里克利领导下的雅典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决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历史学从之前的神话叙史传统中脱胎而出,转而从人和人类社会的角度把握历史。如果说希罗多德的记叙仍带有传统神话思维的痕迹的话,那么修昔底德则彻底地告别了神话思维,用新思想所确立起来的理性方式记叙和分析历史,可以说他的著作是这场思想大变革的产物。如果要深刻理解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的希腊思想史,我们能够阅读到的当时的文本除了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就只有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了。
因其严谨的史学方法和理性的历史书写,也因其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段历史细致而丝丝入扣的“还原”,修昔底德成为西方文明传统中最为伟大的历史学家。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麦考利勋爵写道:“我毫不迟疑地宣称修昔底德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由于现代人的理性源自古代希腊,修昔底德的著作读来也非常具有“现代”感。在论及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时,修昔底德写道:
至于他们打破和约的原因,我将先记叙他们相互抱怨的事由及其利益相冲突的具体事例。这是为了使所有人清楚地知晓何以导致这场降临于希腊人身上的战争。但是在我看来,战争的真正原因很可能被这样的记叙所掩盖。致使战争不可避免的是雅典人力量的增强以及斯巴达人的担忧。
这一经典的分析成为后世众多历史事件分析的榜样。修昔底德所描述的两大势力的对立于我们而言也并不陌生,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所引起的美国人的担忧充斥着国内外的媒体。实际上,美国人(以及其他西方人)的这种思维在不小的程度上直接受到修昔底德的影响。在冷战形势初见端倪的1947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如果一个人至少在他心里没有思考过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时期以及雅典的失败,我真的怀疑他是否能够用完全的智慧和深刻的洞见思考当今基本国际事务中的某些东西。
换言之,马歇尔所代表的西方人是拿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和斯巴达的对立来类比和理解冷战中西方阵营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的。这种思维实际上十分普遍,也许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著名古典学家、普林斯顿大学荣退古典学讲席教授w. 罗伯特•康纳尔(w. robert connor)在谈到他对修昔底德的兴趣时说:
我最早阅读修昔底德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奇怪的年代,我们美国人享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稳定,但却认定这样的灾难近在眼前。在第一次冷战时期世界划分成两大阵营似乎不言自明。巨大的反民主大陆强国……都拥有自己的“卫星国”以及协调一致的征服世界的计划,它们似乎正驶向同“自由世界”的冲突,后者的力量来自于对大海和空域的控制。在此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民主的、主要基于海军力量的雅典和极权的、基于陆地的斯巴达之间的斗争,为我们自己的时代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但却是令人惊惧的寓言。修昔底德的著作为我们自己的两极对立世界提供了一个先例,我们希望,它可以指导我们处置险象环生的当代国际事务。
当然,把雅典看作民主国家的象征,而把斯巴达看成是“极权”国家的代表,实际上是对希腊历史的歪曲。斯巴达的城邦政治事实上也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城邦大事都要交公民大会讨论和决定,虽然这决定不一定是最终的,还可能为贵族议事会所推翻。在距马歇尔的演讲36年之后的1983年,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教授、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谈到20世纪“迅速而暴力的变化”时说,“惟一可能的类比是修昔底德记载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代”。即便冷战时代结束之后,以修昔底德为指导的两极对立思维仍未改变。2000年,笔者应邀在美国一所有名的文理学院和该院古典学教师共同上一堂希腊史课。在讨论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该院老师立即提出了20世纪世界局势的类比,并向学生提问道:“谁是今天的斯巴达?”一名学生回答说:“是中国吗?”老师立即斩钉截铁地说:“完全正确!”
因此,对于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而言,修昔底德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当然,这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要先入为主地将我们的世界和美国人(或西方人)的世界看成是必然对立的,而在于修昔底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思维,从而理解我们的处境。修昔底德传输给西方人的并不仅仅是两极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而是一整套国际关系的思维。事实上,对于西方人来说,修昔底德正是国际关系中所谓现实主义或者说强权政治学说的奠基者。这一学说认为,在国际关系体系中,不同国家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它们总是处在对立和斗争之中。国家以自我为中心,以强权维护其利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其相对稳定在于保持大国间力量的均衡。修昔底德对雅典和斯巴达两大阵营的记叙明确阐明了这些原则。在斯巴达人讨论是否向雅典宣战时,雅典使节在斯巴达公民大会上如此辩护:
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个被给予我们的帝国,而不愿意放弃它,我们的行为并无特别之处,也未违反人性。三个有力的动机阻止我们放弃它,那就是荣誉、恐惧和利益。我们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相反,弱者总是为强者所统治,而且我们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如此权力。
同样,修昔底德也阐明了强权政治的原则。在记叙雅典人和米洛斯人的谈判时,他让雅典使节说:“有力量者主导,弱者只能屈从。”
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过去的历史事件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可以通过对人性的把握来理解和解释的,因而不必依靠超自然的因素进行解释。详述具体历史事件的意义即在于通过个别事件的叙述来把握在事件背后起作用的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群体的一般性行为模式。因为人性是不变的,人类群体的行为模式是循环反复的,所以历史事件也可能在将来重复。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每个时代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许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现代意义。
对于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六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和本质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切都得感激党支部全体同志一向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忙,以下是我的思想汇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全部历史证明,仅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期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员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各个时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的先锋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此时此刻,更明确显示出仅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才能够顽强的应对挑战,才能够实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端正入党动机就是要摒弃个人利益和私心杂念,而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争取入党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改造自我主观世界、提高觉悟、以实际行动使自我具备党员条件和素质的过程。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不断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我,不断地在践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深化自我的行动,纯洁自我的思想,在组织的关心和帮忙下,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经过再次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资料实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入党进取分子,我们要以良好的作风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与当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十七大精神在点滴中不断闪光、凝聚和体现;就是要在经济建设领域和各项社会事业工作中,经过狠抓贯彻落实,展现十七大精神的巨大魅力;就是要在各自的实际工作中,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做好本职,以实际成效,在各项社会实践中展示十七大的精神和力量,为确保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宏伟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在以后的工作计划和生活中,我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以更高的立意全身心的投入到印务事业;必将以更纯净的思想境界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进取进取、持之以恒,转变作风,苦干实干,主动靠拢党组织,以实际行动来争取早日入党。
请党组织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本站
战争思想心得体会报告 战争论的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