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 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最慈爱的微笑》经过前几位同学的精彩演讲,各自都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也展现了21世纪的大学生风采,当然,我也不例外,首先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代表全体同学衷心地祝愿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今天我再一次回到了这个舞台,还记得去年在这里和所有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为远在家乡的母亲送去祝福的情景。转眼间,一年过去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母亲又老了一岁。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能够多陪伴在母亲身边,那该多好啊,虽然现在还没能够陪伴在母亲身边,但是,今晚我可以在这里和大家给我们远在家乡的母亲送祝福。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张卡片,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对于母亲来说却是最甜美的甘露。
前几天,我看了一则新闻,新闻讲的是茂名信宜一位104岁得老母亲,长年照顾患病儿子儿媳的事迹,这位老奶奶叫做李国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说了这么一句话:“儿子,儿媳妇,他们年纪再大,都是我的孩子;我这个做母亲的,就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们生病了,我更要为孩子好好活着;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位很平凡的妇女,她并没有接受过过高的文化教育,但是她却有着与天下母亲都具有的那份慈爱。每年的母亲节,当所有的母亲都在享受这个节日的时候,我的母亲却还在忙碌着;记得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那年,因为捣蛋,把家里的热水壶给打翻了,热水把我的右腿烫伤了,当时心里非常害怕,不敢和爸妈说,最终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当时伤口被感染了,引起了发烧,深更半夜,妈妈背着我,就往姑妈家跑。那时候家庭经济挺困难的,更别想着去医院了,还好,姑妈是医生,在姑妈家治疗了差不多一个月,妈妈寸步不离地守在我的身边为我上药,为我穿衣,给我熬汤做饭,连生意也没法做,妈妈的确不容易啊,每当我看到身上的那块疤痕,都会想起我的妈妈,当我失意彷徨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我妈妈,妈妈那份最慈爱的微笑,鼓舞着我战胜了前行路上所有的艰难险阻。
在这个母爱与子女之爱的天平上,永远是不平衡的,因为,我对母亲付出的实在是太少了,但母亲对我仍满怀期待……
央视著名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我们就是妈妈生命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哭,妈妈跟着哭,我们笑,妈妈自然也跟着笑。”的确啊,妈妈教育我们,关心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领情,妈妈不可能呵护我们一辈子,因为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要自己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们要知道,妈妈的心还是一如既往地跟着我们哭,跟着我们笑,家无论它有多富,无论它有多贫,它是一个人最温馨的,最温暖的港湾,因为那里有母亲的微笑。
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给妈妈一点关爱吧,我们不能做太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在这个美好而温馨的夜晚,我希望在场的所有同学把你们的手机都亮起来,给我们的母亲发送一条短信,来一句问候,道一声平安,与母亲分享最美好的大学生活,好吗?
谢谢大家,虽然我们的妈妈今天都没能够来到现场,但是我相信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二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孝心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慈祥可爱,一位贤惠孝顺,而里面的两个孩子,一个以身作则,一个懂事可爱,受母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这则广告感动了无数人,很好的诠释了“家风“这个词语,宣扬了中华民族的"孝",呼吁现在的人们要常回家
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 “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伟德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伟德,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伟德、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伟德。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父亲,为人父要关爱伟德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伟德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推荐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亲》。
一个女人,无论她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无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还是普普通通的乡野村妇,只要她是一位母亲,她就不愧拥有“伟大”这样的称号!
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来自母亲,母亲是我们生命的载体,是我们永久的无边无际的港湾。
一个新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母亲承受了怀孕的艰难,分娩的阵痛,只因她是母亲,无怨无悔。
这是作为母性最原始最伟大的人格体现。她们承担着繁衍后代的巨大重任,推动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个母亲不但要承受生育的苦痛,还要担负养育后代的艰辛。我们每一个人,从科学家、名人到凡夫俗子,那一个不是在母爱深深下成长。我们的每一个起步,每一此奔跑,每一点进步都渗透着母亲的泪和血汗。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逢,意恐迟迟归”,这都是母亲慈爱的写照。母亲的嘱托和牵挂伴随我们长夜苦读,伴随我们人生的漫漫征途。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创造了多少的业绩,在母亲的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和母亲的博爱相提并论。
母亲是山麓、是源泉,我们儿女则是从山麓的怀中流淌出的大江长河!
母亲是深海,我们儿女则是雀跃在深海中的朵朵浪花!
母亲是大地,我们儿女则是赖以生存的小树和草芽!
母亲是高远深隧的天幕,我们儿女则是天幕呵护下的星星和五彩的霞!
母亲是不朽的太阳,给了我们所有温暖的阳光!
母亲是长鞭,教会我们识别是非丑恶!
母亲是一切,是母亲给了我们一切!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因此,我们都应感恩母亲,感恩母爱。
孔子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故事,留给后人更多的是孔子对母亲颜氏的感激。孔子母亲颜氏,30岁出头就白了鬓发,为了孔子上学日夜操劳。尽管家境贫寒,孔母非常重视对孔子的教育。母亲颜氏教孔子识字,7岁时将他送到晏平仲的私塾学习,后来又将他送到外祖父颜襄那里,随外祖父学习多年。
在母恩浩荡的关怀下,造就了一代圣人。孔子24岁时,母亲与世长辞。孔子十分伤感,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后,服丧三年,时时感念母恩,不胜悲哀。假如没有孔子母亲颜氏辛勤为儿子操劳,就不会有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就不会给我们后人留下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
如果我们能有所成就,那是因为有深深的母爱相携,如果我们能平安幸福的生活,那就是母亲的期望。一个母亲为儿女付出所有,不图任何回报。
也许,我们将来会在商场厮杀;也许,我们将来会在职场上拼搏;无论在那,母亲纤长的丝始终牵挂着我们。无论我们走了多远,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爱的心房,母爱的眼帘。
我们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一生,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有的病痛缠身,有的身躯佝偻步履蹒跚。而我们平时都是一直在为自己的事情忙碌,老说没有时间,“三八”妇女节是属于妇女的节日,也是属于我们母亲的节日。
我们不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对母亲说:“妈妈,我爱您!妈妈,谢谢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福寿安康!”
在此,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健康而快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 母亲家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