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会议心得体会范本 整风报告心得体会(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整风会议心得体会范本一
从解决党内思想分歧到整顿党的作风
在党的历史上,延安整风运动是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这场运动以党的作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端正了党的思想和组织路线,创造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在经历了革命的短暂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延安建立了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大量新党员刚加入党组织,亟需提高党性修养,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建设。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的重要论断,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正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
延安整风运动前,党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整顿党的作风问题。1941年3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此后几个月里,毛泽东围绕党的作风问题连续作了多场报告,《整顿党的作风》就是其中之一。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延安高级干部首先开始掀起学习运动,通过研读历史文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党的路线问题开展讨论。进行党内整风不是要整人,而是要实现党的作风转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分歧,归根到底是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延安整风运动首先从高级干部开始,然后向全党铺开,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党内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以优良作风塑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形象,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解决党内思想分歧,是延安整风运动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思想认识存在分歧的情况客观存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必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和发扬什么、抵制什么,进而使党统一思想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整风运动聚焦党的作风问题,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典范例。
反对三股歪风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我们党虽然在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中取得了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学风、党风、文风不正的问题,这些作风问题是产生党内歪风的洞穴,必须堵死它,全党才能步调一致、战胜敌人并影响人民。他在文章中着重强调了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三股歪风,要求全党认真加以改变。
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与共产党不能并存。文章强调,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的根本精神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绝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观主义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对革命危害很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宗派主义表现为只看见局部利益,看不见全体利益。毛泽东指出,对内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搞宗派主义的人闹独立性,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搞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搞宗派主义的人不懂得党的民主集中制,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宗派主义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必须坚决加以反对。
党八股是文风不正的表现,它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在做了《整顿党的作风》演说后的第七天,又向延安的干部专门作了《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党八股的文风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他强调,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毛泽东做的《整顿党的作风》演说,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很强,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总体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正建立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基础之上。全党正是通过弄清了学风、党风、文风上的是与非、对与错、正与邪,才提高了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作风的思想自觉。《整顿党的作风》这篇文章不仅是指导延安整风运动的经典之作,而且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打铁必须自身硬
党的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毛泽东同志的名篇《整顿党的作风》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仍具有启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创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全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第一,要练就过硬的作风。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党仍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只有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练就过硬作风,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作风正,党才能立住脚,作风好,党才能得民心,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形象。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来端正党的作风,新时代通过反“四风”转变党的作风,这都关系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和发扬好党的优良作风,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赢得人民拥护。
第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不能有丝毫懈怠。毛泽东同志以整顿党的作风为抓手提高党的战斗力,新时代通过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都旨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毫不懈怠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做到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
主题整风会议心得体会范本二
(一)什么是党风?
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追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我们判断一个党是否有吸引力、有无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党风问题是我们要认识、了解我们党,换句话说,是我们决定否决定加入党组织和为之风斗的一个的必须把握的极为重要的方面。党的作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党的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生活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等。其他还有很多,都是“三大作风”在不同发展时期,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或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发展演化出来的。
(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我们党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提高,都有赖于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抓紧解决党的组织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为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里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党的作风问题的提出
最早使用“作风”一词是恩格斯,他在谈论党的建设书信中,对一些党员阿谀奉承、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他在这里谈的是个人作风问题;
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苏联共产党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这里谈的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
我党历史上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41年9月10日所作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最早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在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地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党风的含义: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强调“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
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地总结作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作风”。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注意党的作风建设,在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党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给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新中国建立候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我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八大上,总结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后,为解决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克服执政中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于是,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决定以此为指导思想,采用民主的方式开展党内整风(后发展为反右斗争和反右斗争扩大化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十年““””使党的优良作风遭到了严重破坏。““””结束之后,党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同时把端正党风、恢复优良传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平反冤假错案,使实事求是、有错
整风会议心得体会范本 整风报告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