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心得体会报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小学品德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一
《做个快乐鸟》是《品德与生活》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的主题之一。如何面对困难解决烦恼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又不知该如何解决。教材紧密联系生活,体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即生活性。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增强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的意识,使学生把这种乐于,善于帮助自己和别人找快乐的良好行为延伸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依据《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化解烦恼的多种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怎样变烦恼为快乐”和“怎样为别人也带去快乐”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快乐是每个人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是谁都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但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而仅仅是一种实际的感受,他们对于快乐的理解,大都停留在吃,玩这些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另外这一年龄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自己和他人烦恼的心理品质,具有同情心和追求快乐的心理。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活动化教学,在游戏中,在活动的参与中,引导学生休会更深层次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关心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与体验。
本课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通过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激趣导入、录像演示、游戏体验、音乐渲染等活动化教学,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调动每个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1、制作课件:学生生活中的快乐图片。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快乐的镜头。
2、学生准备相应的凭借物如照片,奖状等
3、“烦恼袋”
4、歌曲《幸福拍手歌》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力图在课堂中体现本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快乐大本营
1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并配有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感受快乐,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个新课的学习。
2送神密朋友-快乐鸟,揭示课题。
3引导学生从家长,教师,小伙伴及自己的角度回忆,个别说与自由交流相结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的事。此处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体验我是一个快乐鸟。
活动(二)快乐快快来
1课件出示几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烦恼事,小组合作想办法排解烦恼。
2、倾诉自己的烦恼,投递到烦恼袋。
3、传快乐球活动。配有音乐,当音乐停止得到快乐球的同学就要从烦恼袋中抽取一条写有烦恼事的纸条,并读出纸条上的内容。同学们献计献策,共同解决。
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烦恼,学生所要解决的烦恼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话说,能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进行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大。小组合作,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烦恼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金点子
1采用探究研讨的方式交流快乐金点子,寻找正确的变烦恼为快乐的方法。
2教师送金点子。(详细的金点子)
这一活动的设计使教学行为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行为。
3师生共同唱《幸福拍手歌》,全班互动。将快乐延续。结束本课的学习。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快乐、自信、健康的茁壮成长。
由于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上就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去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描写小学品德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二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五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不少。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本学科开设的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们明白,从他们出生就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的道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具有爱心,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这本教材中,融合和了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等很多百科的知识。比如,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讲了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和功绩,使我和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更因为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根"!
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造纸术的流程甚至是在当时卖纸的价钱。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程中,我们还学到了抗日战争。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将近出生在21世纪,所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这代人了解的更加透彻和深刻。所以在给学生们讲清楚抗日战争的故事后,再结合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开展了讨论。讨论李小龙为什么要学武术,为什么要在战胜对手后大声的说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这些话。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平等又而激烈的讨论。丛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了国家的强大,我们才能够跟好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被李小龙的这种爱国精神震撼了,都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做人的原则等等。使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丛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的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析辨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断改进,以后一定会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描写小学品德课程心得体会报告三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这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安全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安全事故涉及到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等方面。有关专家认为透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能够避免的。在这里向全校同学提出如下要求:
一、树立自我安全意识
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礼貌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同学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若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总务处汇报,防患于未然。
二、关注课间安全
同学们上下楼梯要有序,切不可急步上下,要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在雨天,我们的教学楼、办公楼、食堂的楼道、楼梯都会很滑,请同学们在行走时务必轻脚慢步。大家课间要注意礼貌休息,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跳蝇、踢毽子。
三、注意运动安全
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要严格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做危险的动作,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当然,体育课也应遵守学校课堂纪律,上课不吃东西,不乱扔垃圾。
四、
小学品德课程心得体会报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