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阁夜教案反思(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阁夜教案反思篇一

了解杜诗歌风格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背诵诗歌。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析象解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诵方法。

朗诵 涵咏 探讨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这册书中已学习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歌,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阁夜》。

1、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朗读引导 整体感知

1、回顾本单元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2、学生自读感知

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示)。

4、采用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掌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

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合作探讨,赏析诗文

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指名背诵这两首诗歌。

2、指名介绍作者(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3、师介绍《阁夜》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二)朗读引导 整体感知

1、回顾本单元对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2、学生自读感知

诵读提示:此诗对仗工稳,音节齐整,读时要结合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师从诗歌押韵、节拍、平仄、对仗、感情几个方面进行朗读引导(多媒体展示)。

4、采用自读,指名读等方式掌握朗读方法。

5、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问题:读了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总结

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

听到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

合作探讨,赏析诗文

1、分四个小组分别探讨四个问题。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2、小组交流,发言汇报,师生互评。

3、教师点拨,赏析示例明确(多媒体展示)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主旨。

5、学习检测,表达练习。

学习了这首诗歌,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较此诗与《阁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学生读后交流,各抒己见,师点拨明确。

多媒体展示不同情感的朗读方法,举例练习。

五、拓展升华——悟读

引导学生透过诗歌,了解时代特征及诗人人格。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读杜甫的《望岳》,看看与《阁夜》在风格上有和不同?

板书:

首联 点明冬夜寒怆

阁夜 颔联 夜中所见所闻 忧国忧民

颈联 拂晓所闻 雄阔萧瑟

尾联 生发感慨 沉郁顿挫

阁夜教案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感受忧国忧民的情怀。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 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15课时

由杜甫的诗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

1、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阁夜”,即西阁之夜。

3、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4、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无穷之思”的诗篇。

5、诗歌归类:按照形式,属七言律诗;按照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首抒情诗;按照内容,属于即景感怀诗。

这首诗歌作者写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 描写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直译诗句。

岁暮 、阴阳、景、天涯、霁

2、思考: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写出冬季日月催促日光变短,漫天的霜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止的场景。这是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抒发了作者孤寂、悲凉的感情。

3、哪两个字最具有表现力?

明确:“催”,这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寒”,蕴含了作者心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注意下列词语的含义,直译原文。

五更、鼓角、星河

明确: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2、思考:

①诗人描写了什么声音?声音特点、效果怎样?

明确:鼓角声;悲壮;震动了江水,使倒映在峡江中的星光随着水波动荡摇摆,气象雄浑。

②表面看来写鼓角声,实则写出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明确:国家战事紧张。侧面烘托。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思考:写了什么内容?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怎样的情怀?

明确:夜晚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因为战争的消息传来,百姓的哭声、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

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怀。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思考:

1、卧龙、跃马指谁?他们有怎样的功业?

明确:诸葛亮、公孙述。卧龙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

2、写这两个人物的用意何在?

明确: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之中,所有的一切最终化作历史的尘埃。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宇宙的永恒,人生的无常。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

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岁暮阴阳催短景

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

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卧龙跃马终黄土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人事音书漫寂寥

写一篇短文,鉴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不少于200字。

提示:从三方面着手,按照三个步骤。

明确:修辞、抒情方式、描写手法;叙、析、评

示例:采用声音描写,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渲染战争气氛,抒发沉重、痛楚的感情

旅夜书怀 阁夜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明确:中学语文在线

意境:相同:恢弘、雄阔

不同:《旅》疏朗、壮阔;《阁》悲壮、萧瑟。

章法:《旅》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

和情互相对照、生发。

《阁》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景中寓情。

课后反思:

阁夜教案反思篇三

《阁夜》气象雄阔,牢笼宇宙,俯仰古今的气概;《咏怀古迹》(其三)昭君月夜魂归的悲剧形象;以及杜甫律诗成熟的音韵美、节奏美。

古典诗词是高中学生首次接触,认知难度大,文字障碍多。文学鉴赏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学生不仅要理解诗词内容,还要从文学角度欣赏诗词,使之逐步形成从文学角度来分析理解诗词的习惯,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鉴于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生疏字量大,语句组合样式新颖,内容含量大,空白点多,理解相对困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多次的感情经验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选择恰当的角度,确立恰当的目标,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达到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与重点掌握。

学习这五首诗,可用读、背、想的方法加以消化理解。首先看课文注释,正音正义,扫清阅读障碍;要比较详细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背景。其次要反复诵读,成诵是鉴赏的起步;应先熟练背诵这五首诗,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再次,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感受不同于李诗的特有的沉郁顿挫风格,这是鉴赏的重点。研读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诗句,要从赏析的角度进行品味,边读边提出问题,用心思考,达到真正领悟的目的。此外,还可借助高二时所学的律诗知识,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有关方法。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注释,正音正义,扫清阅读障碍。教师有重点的示范诵读,指导学生吟诵鉴赏,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二课时,可先由学生找出有关名句,启发体会杜诗的艺术风格;再结合时代背景的介绍,理解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

阁夜教案反思(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