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报告 党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报告一
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必须坚决学习贯彻到位,扎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工作。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党员干警,结合前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就“如何正确认识讲政治和讲法治的关系”,谈下个人心得体会。
在我院一楼的党建园地非常醒目的位置上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认为,作为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这一重要指示在审判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到位,就是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就是教育整顿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将这一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呢,作为一名员额法官,我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牢固树立程序意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面对的并非是一方当事人,如果是下判决,结果总会有一方败诉,不可能每一个案件的当事人都会胜败皆服,作为胜诉的那一方,他可能会拿着判决书说,“嗯,我感受到了公平正义”;而败诉的那一方往往有着他自己的“公平正义观”,即“判我输了就是不公平不正义”,那么如何让败诉方感受到公平正义呢,这有可能吗?还有,是不是案件调解了,双方当事人就会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了呢?我看也不一定,因为给钱的那一方可能认为他给多了,拿钱的那一方可能会认为他拿少了,双方都认为法院在和稀泥,都认为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公平正义。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呢?我想,“感受”到公平正义,尤其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多的应该是“程序上”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对处理“结果”的感受。所以我认为,程序很重要,要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司法程序的过程中有着最直观的不偏不倚的公平正义的“感受”。比如说安检要人性化、立案要及时登记一次性全面告知所需材料、审判流程要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进行、庭审中要恪守中立保障好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尤其是发言的权利、严格遵守审限规定、接待要耐心并积极释放司法善意、判决结果不能是冷冰冰的也要有司法的温度和关爱、不局限于个案也要借影响较大的个案进行全民普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治理,等等,这都是影响当事人“感受”公平正义的具体因素。没有程序的正义,很难有结果的正义;只有程序正义,才能确保结果正义。
二是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有人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法官也是人,面对办不完的案件,面对难以沟通的当事人,面对家庭琐事及各种压力,有时也会着急上火,比如庭审排的很多所以节奏紧凑可能要赶时间,比如压力太大接听电话可能会不耐心,比如文书太多了在制作时可能会有笔误疏忽,等等。可能我们无意的一个小细节小错误,就会让当事人误以为“有内幕”“不公正”。所以,要经常换位思考,多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这既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同,引起共鸣,又有助于纠纷的化解。
树立司法为民意识,这里的“民”,就是“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案件当事人,也包括社会公众。一方面要让案件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随着司法公开和网络的发达,也要让社会公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有指引功能,会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一次工作的疏忽,或者一个判决说理的不充分,可能就会引起一次负面舆情,进而让社会公众对个案的公正性存疑。所以,应该要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司法为民。具体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疏导,力争保持初恋般的热情,服务好人民群众。
三是要牢固树立专业意识,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包括案件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对司法案件处理结果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可能会理解并接受司法程序上的瑕疵,但不会接受结果上的不公正、不正义。如何实现结果的“公平正义”,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专业意识,不断提升司法能力。
“专业”是法官的立身之本,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1.要坚持终身学习。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民商事法官,要以学习宣传民法典为契机,切实学深吃透新的法律精神。2.要提升庭审驾驭能力。庭审中,要做到准确归纳争议焦点,要把控好庭审节奏,等等。3.要提高文书制作水平,加强对裁判文书的说理。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要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在今后的文书写作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说理。裁判文书是法官司法能力的展示载体,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关,这就要求文书制作的排版一定要规范、结构一定要符合文书样式要求、论证说理一定要符合情理法理且政治方向和价值指引均正确。4.要加大司法调研力度,培育精品案件。要勤于思考,善于终结,将好的案例及时整理报送,将好的做法及时形成经验进行推广,在专业领域树立自己的权威。
四是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扎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如果司法人员违法违纪了,人民群众难免会以有罪推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办理的案件,可能会认为他们办的案件全是不公平不正义的,进而影响其所在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会让人民群众对这家法院其他案件的公正性一并打个问号。讲政治与讲法治,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是积极的一面,比如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当事人,不能让个别群众在个别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是要让所有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能区别对待,要坚决杜绝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再比如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教育整顿工作,等等。本人作为2007年即入院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更要带头干,用心干,做好表率。有所不为指的是消极的一面,比如不能妄议中央、不能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不能违反三项规定,等等。
最后,借此机会谈谈个人对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理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之所以说是“重要”的指示要求,不仅是因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的指示要求,也因为这一指示要求的内涵本身非常丰富、非常重要,掰碎了每个词都能解读出丰富的含义。比如“让”,“让”是要求我们要发挥司法能动性,主动作为,主动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比如“人民群众”,包不包括案件当事人呢;如果包括,那么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民事案件的被执行人怎么才能感受公平正义呢,他们能感受得出来吗;包不包括我国法院有管辖权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员呢?比如“在案件中”,而不是“案件结果”,“案件中”是贯彻整个案件始终的,是全流程的,并非只是结果。以及刚才谈到的“每一个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每个词都意义深远。另外,可能站在不同司法机关不同司法人员的立场,解读出的内涵可能也是有区别的。
到底如何才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呢?实际上总书记已经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那就是“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努力”地去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描写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报告二
1.“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5.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7.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8.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9.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1.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1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3.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4.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5.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6.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会议上提出。
17.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20.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起至1936年10月止。
21.《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2.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
2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5.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26.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7.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是: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28.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29.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师、第一二〇师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称此为百团大战。
30.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
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报告 党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