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正能量教师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教育正能量教师心得体会报告一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好处,让学生透过学习课文和活动,明白为什么要关心、帮忙别人,同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别人帮忙,走出困境,摆脱烦恼的欢乐。
学生:透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活动,认识帮忙别人自我才欢乐的道理,学会如何把欢乐带给大家。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第一幅画:小丽手里拿来起50分的成绩单哭了。
第二幅画: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第三幅画:壮壮生病躺在床上。
教师:此刻请一位同学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自我默读一遍。
教师讲李素丽阿姨“肋人”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路娜同学和李素丽阿姨且人的故事中,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只要你把欢乐带给了人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老人、残疾人行走时有困难,就立刻去帮且;发现同学学习有困难,主动去帮忙;发现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要关心、疼爱和照顾他们。
1、想想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讨论题为:
a、路娜怎样把欢乐带给别人
b、你向李素丽阿姨学习什么
c、你想做一个把欢乐带给大家的人吗
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向李素丽阿姨和路娜同学学习什么,鼓励学生做一个把欢乐带给别人的人。
2、想想说说
教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一分钟,然后说说你怎样把欢乐百叶窗给同学怎能样把快带给爸爸妈妈怎样把欢乐带给教师
目的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欢乐带给自我周围的人。
3、观察论谈
教师将一件事的两种做法编为“情景一”和“情景二”,并写在纸板上挂到黑板上。
教师:我此刻请一位同学扮演红红,请一位同学扮演妈妈,我旁白,我们三上人把纸板上的故事念一遍。
教师:“情景一”中,红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情景二”中,红红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决定红红的做法对与不对。
4、想想谈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a、你明白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最高兴
b、你何时帮忙同学解决了困难,当时你的情绪如何
c、被你帮忙的同学为取得成功而欢乐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请大家想一分钟后,再谈谈上头三个问题。
目的是让同学谈谈自我帮忙别人后的情感体验。
5、想想填填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先默读一遍,然后在空白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透过填字游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1、故事接龙
教师:此刻我们请五位同学到讲台来,每人在讲台上抽一张卡片,然后的卡片上a、b、c、d、e的顺序站好,用两分钟时间将卡片上的一段话记熟。最终五个人衔之后讲完一段完整的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把欢乐带给别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2、演讲
教师把演讲的题目和资料要求写在黑板上。
演讲的题目:《如何把欢乐带给大家》。
演讲的资料:
a、关心他人,使人感到欢乐。
b、帮忙别人成功,使人欢乐。
c、同情、宽容他人,使人欢乐。
d、有且人为乐的情感。
e、有强烈的社会职责感。
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透过本课学习,大家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我们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忙;当别人有困难时,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忙。我相信同学们必须能主支地以帮忙别人,使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做,你就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在课堂上,你没有来得及演讲,回家后,你向爸爸妈妈作一次演讲表演。
关于教育正能量教师心得体会报告二
我的教育叙述故事
20xx年11月22日,我上了一节高一物理公开课,课题是《与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重点是理解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处理实际问题,难点是具体到实际问题中对物理情景的分析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经过看教材、教参和不同的几份教案及上网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我写了一份自己的教案,也觉得是适合我的教学的、适合我的学生学习的教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提问的问题,我都想好了,自己觉得是胸有成竹了。
在复习引入时,我给学生复习了一遍加速度的意义及其计算式a =(vt-v0)/t。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对vt、vo搞不清楚
一、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由公式a =(vt-v0)/t转化得到vt = v0 at——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公式。我结合数学函数的知识,分析vt = v0 at的特点:1、vt是t的一次函数。2、当a0,增函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0,减函数,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0,常数函数,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矢量函数运算式。
在具体的公式运用中,我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分析题意,再作答。过程如下:
分析:汽车以一定是速度(记为v0)刹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a=-6 m/s2 ,“经过t=2s停下来”隐含的条件是vt= 0,求v0 。
解:已知a=-6 m/s2 , t=2s,vt= 0,由公式vt = v0 at得
v0 = vt –at=0-(-6)×2=12(m/s)
答:汽车的初速度是12m/s。
课本的例题中把最后的速度单位转化为km/h,我就结合生活中汽车、摩托车的计速器显示的单位都是km/h,分析常在计算中将m/s转化为km/h,并提醒学生在公路的转弯处、拱桥上常见到限速的标志,提醒要按要求行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由s=v t, v =(v0 vt)/2 ,vt=v0 at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v0、a、t表示.
2、结果:s=v0t (1/2)at2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它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推导过程,学生很自然能够明白。学生竟然问“1/2”怎么得来的。我一开始以为学生问的是=(v0 vt)/2中的“1/2”,就再解释了一次
教育正能量教师心得体会报告 教师德育教育心得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