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 失败实验的收获(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关于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
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关于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三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关于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四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
h2c2o4 2naoh===na2c2o4 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关于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五
>
>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
>
(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
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
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
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
实验失败及教训心得体会报告 失败实验的收获(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