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 植物园考察心得体会(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一

绿萝的藤条和叶子全是绿色的,藤条一节一节的,有的都长到盆外伸到了盆地下面,绿萝的叶子很薄,叶片很宽,形状就像扑克牌中的“黑桃”,只不过它是绿色的,绿萝的根密密麻麻的,互相缠绕着,已经长满花盆了。

爸爸告诉我绿萝遇水即活,生命力很顽强,被称为“生命之花”,绿萝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室内养植的花卉,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同时能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氧气。绿萝养在室内,不光适合观赏,还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和大自然的加湿器,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明天上午我就要把这盆漂亮的绿萝带到学校去,让绿萝带给老师们和同学们新鲜的空气,让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葡 萄

我家的植物有很多,比如鸡冠花、铁树、草莓、葡萄、凤仙花……我最喜欢的是好吃又好看的葡萄。

葡萄的叶子是绿色的,样子和梧桐叶十分相像,它们的藤和叶爬满了架,盘绕在一起,一眼望去,绿色一片,十分美丽。

葡萄既好吃又不上火。味道酸甜的葡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它那酸甜的味道让人吃了一颗,还想吃第二颗。葡萄还能酿酒,能解暑,还能美容等。

葡萄的家族十分庞大,品种有很多,比如巨峰,无籽,高妻,美人脂,巨玫瑰等,多到了八千多种呢!

葡萄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暗红色的,有淡绿色的,有的是淡紫色的,有的又是紫里透红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

葡萄的作用真多啊!我最喜爱美味可口的葡萄,你喜欢吗?

关于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第6~8题。

植物防护武器

①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的进攻。

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就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因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死亡。

③几百年前,住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他们把强盗引进埋伏圈后立即躲藏起来。强盗发现要追的土著人突然不见,便四处寻找,奇怪的是,身体只要碰触到一种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这些“南瓜”随即发生“爆炸”。不一会儿,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强盗们被呛得拼命打喷嚏,随之涕泪泉涌,视线模糊,最后反被土著人全部消灭了。

④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甲】“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乙】“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⑤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皮厚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有一种叫做沙箱树的植物,有“植物枪”之称,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l 0米外,沙箱树就是用这种方式,保护自 己的种子不被摘走。(精校)

⑥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一岁一枯荣”的禾本科植物,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席之地。

(摘自《中国科技纵横》20xx年第l期,有改动)

6.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7.下列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植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

b.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化学武器”——氰化物,昆虫吃了会中毒夕死亡。

c.几百年前,在拉丁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南瓜,人的身体只要碰触到这种南瓜,它随即发生“爆炸”。

d.有“植物枪”之称的沙箱树,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十米外。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植物的防护能力进行说明。

b.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六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c.第④段中画线的【甲】句紧承上文“化学武器”的内容,【乙】句引出下文“物理武器”的内容,这两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

d。第⑤段主要运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物理武器”来御敌。

二、6.a(该项不属于“植物防护武器”的特征)

7.c(该项中的“南瓜”与原文中“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不相符)

8.b(本文结构形式为“总一分”,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关于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三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关于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四

世界上有许多种植物,有人喜欢“一枝开”的冬梅,有人喜欢“卧晓枝”的蔷薇,而我,则最喜欢向日葵。

邻居家的花园里有几棵向日葵。向日葵含苞欲放时最美。花茎刚刚开始粗壮,花苞是半透明的,仔细观察,花朵有些已经亮黄,黄中还微微带有一些花芯的颜色——淡红,就好像是半红着脸表情有些羞涩的小女孩。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中的筋脉是那么清晰,水莹莹的,既显得婀娜柔弱,又让人觉得它是多么富有生命力啊!

向日葵完全开花后,花瓣变得毛绒绒的,也壮实了许多。花朵中间的葵花籽油光光的,在阳光下散发着夺人眼球的光泽。每个夏天,吃邻居家送来的瓜子是一大趣事。奶奶告诉我,葵花籽不仅好吃,还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很多营养物质。

但我最喜欢的却不是它的美丽和用途,而是它那顽强的品质。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的心和这鬼天气一样,沉甸甸的。撩着的卷子已被手中的汗水浸湿,可那鲜红刺眼的分数,却依然清晰可见。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一次考试,给了我太大的压力。妈妈刚训完我,把我一个人留在了客厅中。我只想静静地站着。

外面下起了大雨,我转过头,看着窗外。一分钟,二分钟……突然,原来全黑的窗外出现了一些黄色,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想一探究竟。

我透过月色,看见了几株向日葵。风已经吹弯了花茎,叶子也已经有些掉落了,但花朵依然向着太阳最后的方向——西!

这是多么坚强的植物,在狂风暴雨中,在闪电雷鸣之间,它依旧高昂着头,似乎在告诉全世界,他们是不会停下向阳的脚步。

我沉思许久,回到书房拿出了教科书,开始了我的向阳之路。我坚信,不怕困难,到最后是不会失败的!

向日葵在那晚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它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顽强”。现在,邻居已经搬走,花园也被修成阳光屋。但那几株向日葵,却一直在我心中。

关于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五

大观园位于上海市西郊青浦区金泽镇杨舍村,与江苏省吴江县毗邻。园区占地2069亩,两面临水,东依淀山湖,西傍鼋荡湖,南靠318国道,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65公里,距青浦镇20公里。

江南造红楼

大观园所在的杨舍村横卧于淀山湖与鼋荡湖之间,由11个岛屿组成。村中心乃一圆形小岛,名“荡田圩”。荡田圩周围对着九条港(因历史原因,有的港已人为填没后称“浜”),因而被称为“九龙港”、“九龙戏珠”,乃典型的江南水乡。

1958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曾在淀山湖南岸的淀峰、西岑征地100.4万平方米辟建苗圃,后因国家经济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初将苗圃撤销,退耕还农。

“文化大ge”结束以后,为发展旅游事业,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于1978年10月23日提出辟建淀山湖风景区的规划设想,同月,确定选址在杨舍村。同年11月17日,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同意全面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览风景区。第一期先行建设的是关王庙和杨舍两处游览小区。

关王庙(淀峰)游览小区为市区进入风景区的入口点,规划建设陈毅诗亭、游艇码头,改建关王庙,保护好在庙旁的一株树龄800年的古银杏。杨舍游览小区按《红楼梦》描述的意境,改造地形,造亭、台、楼、阁,建“大观园”仿古建筑群,作为游览区的主要景区。此外,还规划建“碧波嬉浪”、“烟波帆影”、“长街夜市”、“梅林春深”、“碧水芳草”、“烟村渔火”、“金鱼场”等景区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设施。

自1979年1月开始,在淀山湖畔淀峰大队、杨舍大队分两期征地,第一期30.82万平方米,第二期593.32万平方米,共90.14万平方米。杨舍大队征地后撤销大队建制,全部征地工作于1979年12月27日完成。

1980年初开始边改造地形边绿化、边进行道路、桥涵、驳岸等基础工程的施工。1981年下半年,大观园仿古建筑群中的“怡红院”首先破土动工,于1984年5月建成,27日即开放接待游客。随后,大观园游览区边建设边开放,至1988年底共完成土方工程40余万立方,种植乔灌木、竹34万株,砌石驳岸1.22万多米,建各类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购买大、中型游船4艘、小型游艇71艘,以及大量陈设用家具、器具,完成投资3851万元。全游览区建成了大观园、塔园、梅坞春浓、柳堤春晓、金雪飘香、群芳争妍等多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景区。游览区东部及南部以自然风光和植物造景为主,栽梅花4000余株、桂花3000余株和数量众多的四季花卉,并铺植了大面积的草坪。西北部大观园内建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体仁沐德等20多处景点,建筑精致,气派豪华。在游览区内建有设计能力各为1200吨/日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有碧波楼、淀绿饭店、售品部、摄影部以及游艇、游船等服务设施,还建有高47米的7层青云塔。该塔即作为自来水厂的水塔,又可供游客登高远眺,自成一景。

大观园仿古建筑群前后施工7年,于1988年10月15日全部竣工,1988年10月20日全部对外开放。

惟妙惟肖大观园

大观园以太虚幻境—照壁—大门—元妃更衣处—体仁沐德—园心湖—省亲别墅—大观楼为中轴线,有10多组建筑,20多个景点,建筑面积共7837平方米。园内建筑精致、风格典雅,其环境布置和室内陈设既展现了明末清初的古典园林风貌,又艺术了地再现了《红楼》胜景。

大门广场广场前矗立着一座高8米的牌楼,上悬“太虚幻境”匾额。广场中的大型照壁宽18米,高6米,南面是花岗石雕《女娲补天》,北面是大理石雕《金陵十二钗》及警幻仙子、贾宝玉等14个人像。大观园正门是五开间的门庭,中间有三道供出入,上悬“大观园”金字匾额。门庭内是朱红大门和梁柱,金色铜制门环,砖雕挂落,工艺精细。旁边还有两道边门,门上端有砖雕匾额,东边是“凝晖钟瑞”,西边是“万象争辉”。门前雄踞着一对清乾隆年间的高2.5米的青石狮子。这对石狮子原是北京某王府的镇宅之宝,历经风霜雪雨200多年,至今身上还留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的枪痕弹迹。它本由北京市文管委收藏,1980年才“迁”至上海。

曲径通幽是大门内第一景,又对全园起障景作用。这是一组用3000多吨太湖石砌成的假山,横亘于正门后,东西长约90米,纵深近20米,其中山洞曲折迂回,可上可下。山顶有圆亭一只,山上林深茂密,藤萝遮掩着洞壑,山后一注碧波池水。

体仁沐德位于曲径通幽之后,是元妃省亲时下轿小憩之处,建筑面积622平方米。三开间大厅,上悬镏金“体仁沐德”额。正厅中央放着“金玉满堂”镏金大

植物园观察心得体会报告 植物园考察心得体会(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