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包公寺心得体会报告 包公祠心得体会400字(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包公寺心得体会报告一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开封包公祠。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景区于1983年在包公祠原址上恢复重建,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包拯老家合肥有,肇庆有,开封也有,以及敬仰包公的其他地方也有,为何开封的包公祠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接下来请大家跟我来,由我给大家解答。

大家请看这里,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我们走到二门这里,请各位朋友先看我们左侧,门左侧是一个开封各大景点地理位置古今对照图,大家可以看到包公祠和开封府两个景区,两个景区隔包公湖相望,两个景区都和包公相关。再往上看就能看到龙亭公园,就是北宋宫城大内所在地。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地图看到开封城的城市建设,早上路途中给大家讲到的三山不照五门不显,根据河流走势建城墙和道路。

看过地图,我们跨过二门,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照壁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萧墙,就是成语祸起萧墙中的萧墙。照壁为中国传统建筑里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段。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简单来说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一般情况下,照壁上面会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来表达吉祥如意的意思,但是,开封包公祠的照壁确实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中间还是个方正的菱形,目的是显现包公祠的庄严肃穆,展现包公的方正严明、一是一二是二、按规矩办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至少从金朝开始,开封人民为啥在金朝就开始纪念包拯,因为包拯给开封人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比如说汴河两岸的违章建筑大拆除:北宋都城开封由于商业繁荣,人口膨胀,寸土寸金,违建问题非常突出,不仅侵占街道,还侵占河道。包拯坐镇开封府时,达官显贵们纷纷侵占惠民河河道,营建花园、水榭,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水景房”。要知道,汴是开封重要的漕运通道之一。当年吴越国王送给宋太祖赵匡胤一条宝带,赵匡胤不屑一顾,说“我有三条宝带”,只见他大手一挥,“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广济河)”。这三条河都是开封的漕运要道、水路命脉,汴京的百万军民都指望着从这三条河上输送来的粮食吃饭呢。违建侵占河道,不仅妨碍了漕运,也导致河水泛滥,不是毁了民田,就是淹了军营(溢军营、坏民田)。1056年,刚好赶上开封发大水,包拯抓住了时机,一鼓作气,将达官显贵们建造的“水景房”全部拆毁。有人拿着地契找包拯理论,“包黑子,你侵犯我财产权了!”包拯一一审查,实地勘验,查明这些地契都虚增了土地面积,随即毫不客气地向皇帝报告,惩治这些无法无天的权贵。在包拯的铁腕治理下,汴河终于得以疏浚、畅通。运河畅通,粮价稳定,亲民爱民为民做主的包拯便被开封人民记在心里,在金朝时期,开封人民受尽压迫,于是就想到了给包拯建祠堂,希望包拯再现,拯救当时黎民百姓,这是开封包公祠建祠早的原因,后人在金朝包公祠基础上加以扩建,于是开封包公祠成为了国内外最大、最全、影响力最广的祠堂。

在这块碑上有两个字需要大家记一下,一个是孝,一个是肃,这是宋仁宗给包拯的谥号,这两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包拯的一生,在后面会给大家详细讲解包拯为什么会被称为孝和肃。

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第二个殿堂,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先看右手边第一幅前言,这里讲的是包拯生平,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说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包拯,包青天被称为孝在这前言便有体现。中国人一般会追求两大目标——忠孝两全,包拯便做到了,在包拯38岁以前包拯是对父母尽孝,38岁以后是对皇帝尽忠,包拯一生忠孝两全,故其谥号有孝字。在前言里边,我们已经知道,包拯28岁外出做官,28岁在古代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年龄,包拯之前为啥不外出做官?因为中国人讲究:父母在不远游,所以包拯在二十八岁以前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包拯父母给包拯娶了一房媳妇以后,包拯让妻子在家里面孝敬双亲,自己外出参加科举考试,28岁考中了进士,被封了一个官职——江西建昌知县,可包拯却做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举动——辞官,为什么啊?即使放到现在好多人也不理解,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务员,却辞官不做,那包拯到时为什么这样做?离家太远不利于孝敬父母。就这一点愿意,您会辞官不做?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辞官,包拯辞官就体现了包拯的可贵之处。那包拯多大岁数才再次出来做官呢?38岁,38岁时包拯给父母守丧三年期满以后才外出做官,这次被任命为天长县令,后又在池州、端州做官,又在监察部,财政部,外交部,国防部做过官。38岁前是孝,38岁以后是忠,所以说包拯身上忠孝皆有,才有孝的谥号,孝不是单纯的孝,而是忠孝两全的孝。

接下来看第二幅图,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包拯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在后面的介绍中会讲到包拯形象的三次变化。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这第三幅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包拯的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

包公寺心得体会报告 包公祠心得体会400字(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