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 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怎么写(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6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一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那本不大的台历根本无法记载所有,就像那张薄薄的成绩单不能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一样。

美好的回忆总是在脑海的最深处埋藏,而苦涩则时常飘浮在水面,虽不忍目睹,但这却由不得我们选择。

很多书里面都有大学生的描述。从《马丁·伊登》里的准大学生,到《高老头》中那已看透社会的拉斯蒂涅,从日本的渡边君,到中国的柯碧舟,似乎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一番起伏波澜,这样看起来才有几分趣味,这样才值得回忆。我们辛苦构建的人生不就是用来回忆的么?由我们自己,还有他人。

雨果在《海上劳工》里说过,“人体很可能就是一层外表。它遮住我们的真相。它扩大我们的光明和黑暗面。真相就是心灵。”是的,大学,或者是整个人生就是不断发现自己内心的过程。

让我们从大海开始吧。

那里的天气变化不定,时而狂风暴雨,时而晴空万里,任何一个熟练的水手也估摸不到它的脾气。然而不论天气如何变化,海水永远是黑色而深沉的,当然有时也会有一滴亮光掉进海水,但是就如那滴进一池清水的红墨,瞬间它就消逝无踪。如果我们用手去舀那海水,那我们的手也会沾上洗不掉的苦涩,若我们硬是忍不住伸出舌尖想尝尝,即使再怎么小心,潘多拉盒子也会立即打开……

大学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空闲时间多。这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之前只能是一种幻想,那种只能在梦里梦到的生活。可悲的是,我真的在梦里度过了我的幻想。雨果有过关于两者的描述:“幻想就是模糊状态下的思想,它与睡眠毗邻,但界限分明,互不混淆。”幼稚的我终究没能搞清楚它们两的关系,所以也就模糊地混淆过来了,就像用90年代的相机照出的那些泛着黄,还带有水印的旧照片。

参加了团学会,才知道什么叫做责任。完不成工作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调皮的一笑,就像一只皮球,以前瘪了,有大人们帮着忙打气,而现在还得自己准备好打气筒。被脱掉了那件家长的外衣,才发现自己的肩膀是那么稚嫩,更可怕的是,责任看起来就像飘在蓝天的白云,捏起来还像团团锦簇的棉花,可是那棉花落在肩膀头却如打湿了水,是那么沉重。

不管我们相不相信,轻如鸿毛的东西有时也重比泰山。那就是成绩单。人生的可悲之处在于明明自己的生活却要被别人掌控,不论自己多么清白自在,也难逃《搜索》里戏剧的情节。人生一次,签过无数的纸,但只有那张出生证明可以说明我们真的来过,只有那页遗书可以说明我们没白活。所以,不论这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东西,就算是死亡通知单,只要我们还有力气,就要好好活到写遗书的那一刻。

常常在想象,假如约翰克里斯多夫没了对音乐的敏感,福尔摩斯少了对神秘的思索,他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化工,理科,我的弱项。记得有个同乡说过,学理科的人都喜欢说自己喜欢文学。我不敢说自己喜欢文学,只能说自己不喜欢理科,这好比屠格涅夫先生没说自己喜欢新地主而只说不喜欢旧地主一样。不过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该认真地走完,这也是一种责任。

其实我们选择了很多事,做了很多事,都不一定是有结果的。记得《那些年》里沈佳宜说过,[莲 山课件]本来很多事就不一定是有结果的。这也无意中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因为未知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恐惧,还有如那呼吸着深夜寒冷空气时带来的刺痛的新鲜感。

我们这时已经下到了海面,周围奇形怪状的东西飘来飘去,可是我们不能轻易乱碰,因为装满苦涩的盒子从不贴标签。

我们继续向下,向下,向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习惯,对于很苦的茶,我们总是慢慢的喝,细细的品味,可是喝汽水时我们总是大口大口,恨不得一饮而尽。这难道是我们人类的通性吗?

入学的新鲜,进入团学会的自豪,专教自习的充实,迎着朝阳晨读的喜悦……一幕幕,在眼前飞快的闪过,就像一条对着自己跑过来的大狗,浑身毛茸茸的,还摇着尾巴。

站在海底的我,捧着最后一个盒子,我知道里面装的是希望。

突然想到契科夫笔下可怜的奥利格·依万诺夫娜,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从没这样深深地站在这片大海的海底,从没去找寻最后一个盒子,她漂在海面,当然她也只能永远地吞吐着无尽的苦水。

最后,用《末日危城》里杰森的一句话祝福我即将开始的第二年。

“诚实的劳动中,勇气不灭”

推荐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二

1、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思维过渡的重要年龄段。因此,我放弃了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手实践活动,而选用了看12个小正方形在脑中想象摆法。在留有短暂时间让学生思考,脑中逐渐有了长方形的图象纷纷举手之后,我又不急于提问,而是追问:你能不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当学生说出乘法算式时,也不急于就此,还让其余同学想想他是如何摆的,做到全员参与。这种由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过程,是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对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是有利的。

2、层层辅垫,为学生自主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探索36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在这之前做了层层的辅垫。

(1)3个乘法算式的呈现我作了调整:1×12=12,2×6=12,3×4=12。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有序思考。

(2)在学生根据其余两算式说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之后,我对12的所有因数进行了小结:12的因数有1,12,2,6,3,4。让学生感受到一道乘法算式中蕴藏着两个因数。

(3)36这个数比较大,学生找起36的所有因数时有点困难,我设计了从3,5,18,20,36五个数中选择两个数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一教学环节,减轻了学生的困难,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概念是否已正确认识。当学生会说3是36的因数,36是3的倍数时,说明他们脑中已经有了判断的依据:3×12=36。

(4)在学生独立探索前,我又提醒学生,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如果遇到困难,不要忘了我们已经寻找过12这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作为参考。

这四个方面的准备,学生的独立思考才有了思维的依托,遇到困难,他们就会自我想办法,自我解决问题,这样的探索就会有效,不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势。

3、有层次的呈现作业,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为主。在概括总结找36所有因数的方法时,我找了三份的作业,第一份是有序,成对思考的1,36,2,18,3,12,4,9,6。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确只有有序的,成对的思考才会做到既不遗漏,又能快捷方便,第二份作业是所有的因数按顺序排列的1,2,3,4,6,9,12,18,36。结果作业中漏了一个4,这是个时机,在表扬了这个学生能按顺序的排列,做到美观这个优点之后,提出问题: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学生:一个一个找麻烦,还容易丢。我接着追问;我们能给他提些建议吗?第三份是无序的有遗漏的,也让学生给他提建议,让他也能做到一个不漏。这三份作业对比下来,先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再以正确的方法判断其他同学思考不当的地方,并提出建议。寻找一个

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 个人自学心得体会学生报告怎么写(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