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 读庄子的心得体会1000字(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一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超越: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二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庄子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主。《庄子.天地》
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7、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0、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11、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名言
12、“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1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飞舞,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飞舞者也。——庄子语录
14、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18、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9、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
2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22、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0、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
34、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5、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3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名言"
4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44、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三
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3、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6、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想到武侠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1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16、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
17、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9、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0、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庄子
2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25、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6、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9、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子
30、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31、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34、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5、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3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3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
38、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39、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4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41、如果您喜欢《庄子格言大全》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45、第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前)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四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试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梁启超赠冰心语)世界上虽沧桑变化,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凡是伟人,定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的判断局势、应变局势、取得成就。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五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5.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41.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 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4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4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六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
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庄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发。即使在论争,那也争得是不亦乐乎啊!
站在濠水桥上的惠子和庄子,又开始争辩了。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庄子出游从容,看鱼儿从容欢快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有所感,大发感慨。惠子是个不可知论者,所以,他反问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说,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到此,我们觉得惠子该闭嘴了。可那惠子还是没服气,辩论水平是高高的,他继续着自己的辩论事业: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大家全都不知道了!这是何等的论辩才能啊!叫我们怎么听怎么觉得象绕口令了。这大约已到了论辩的高峰,可庄子仍能在这高峰上在拔高一筹,他告诉惠子,你先前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等等,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次论争,庄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没有惠子的高论,又哪来庄子的妙论啊!难怪张之纯在《评注诸子菁华录》里说:庄子、惠子意见虽不同,然惠子犹是解人也。寥寥数语,写出低徊踯躅无限凄凉。
另一次的论争,更是叫庄子发了一通关于生死的妙论。
说来庄子可真是个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势不雅观也就罢了,他竟然敲着个盆儿唱了起来。这情景给前来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评他:你跟人家过了这么久,她给你养大了孩子,现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着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通责备有理有节,却没难住庄子,正象明代陈深辑在《诸子品节》里说的那样庄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笔,乃知奇文待人而见也。
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在反驳惠子时,庄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笔叫人不得不叹为观止。他把生命过程描述成一个从无气、无形、无生到恍惚有气、有形、有生的过程。生死存亡本为一体,我们为什么还要悲哀呢?亲爱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处了。又回归到无气、无形,无生的状态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伤心呢?
人生在世,得对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庄子有此对手,足矣!庄子有此知己,足矣!过惠子墓,庄子睹物思人,为失去对手而慨叹,而感伤。这无尽的悲凉情其始我辈浅陋之人所能深味?
推荐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七
在当今这个热闹喧嚣,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许多人都感到太累。繁复琐碎的家庭生活、工作竞争,还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世俗却又无可躲避的红尘俗事,往往令我们心生疲惫,加重心灵的负荷,难以保持内心的安静。这个时候,不妨读一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学会放空负面情绪,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减负,为内心寻找一份宁静,保持生命本真。
人生在世,最难放得下的就是名与利,许多人为此而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自由。谁都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可是,要真正拥有恬淡的心态,做到宁静致远、超越名利却非易事。
古往今来的贤哲们都重视内在的精神财富,庄子也不例外。庄子在《逍遥游》一个故事中提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于丹诠释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这与“食不过三餐,寝不过一床”的道理相一致,淡泊为大,知足常乐。庄子提倡这样一种宁静恬淡、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名利权情,所有的荣华富贵乃身外之物,毫无意义。过份地追求这些,我们的心智就容易受虚名浮利所累,从而心生浮躁,心理失衡。
《庄子》讲述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人精神层次的超脱。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远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为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有着一个比天空、比海洋还更加辽阔宽广的精神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于丹借庄子在《逍遥游》里描述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以超脱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为内心找到一份安宁,才能保持灵魂的清新和丰盈。
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即使人生的境遇不如人意、变幻多舛,他也能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从容不迫,淡定安详。
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在于他有没有一颗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心。有很多人一生随波逐流,追求虚名浮利,难以恪守生命本真,因为他耐不住寂寞孤独。置身于红尘俗世中,内心的任何一丝一毫的惶惑和游移,都足以坍塌我们曾经坚持的秉性,甚至是坚守的精神信念。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所涵盖的思想寓意有着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的精神财富。认真细心地研读、体会于丹的《庄子心得》,你会悟到,只要有勇气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淡泊名利,超越世俗,毁誉由人,宠辱不惊,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淡定从容、虚怀若谷、豁达洒脱、超然逍遥的心智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境界。
庄子品读心得体会范本 读庄子的心得体会1000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