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宣讲心得体会报告 参加党史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党的历史宣讲心得体会报告一
本年度,我担任的主要工作是历史教学,涉及到二年级1.2.3.45班的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挫折、走过了人生的风雨,但我还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
(1)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
(2)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一年来,我经历了丧妻之悲痛与困惑,遭遇了孩子的诸多不顺以及好心带来的不少痛苦,可是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来驱逐生活的阴影,深得学生的好评,去年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对我的赞美可为一例。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文道结合、文理综合、宽严相济的教育风格深受学生好评,有利于师生的探究与合作。
(2)教研活动有新的收获,本期的讲课比赛获校级二等奖,“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收获,去年下期我撰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____x的探讨》获县级三等奖,今年三月撰写的《____与历史教学》已于五月选送到重庆市教委参评。
(3)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期末统一测查成绩表明,我所人各班历史成绩都有明显优势。
教育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愿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精益求精、再创辉煌。
关于党的历史宣讲心得体会报告二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
党的历史宣讲心得体会报告 参加党史宣讲报告会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