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 生理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生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具有识别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ha试验由此得名。ha蛋白的抗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干扰ha蛋白与红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出现抑制现象。
该试验是目前who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普遍采用的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分离株ha亚型的鉴定,也可用来检测禽血清中是否有与抗原亚型一致的感染或免疫抗体。
只有当抗原和抗体ha亚型相一致时才能出现hi现象,各亚型间无明显交叉反应;除鸡血清以外,用鸡红细胞检测哺乳动物和水禽的血清时需要除去存在于血清中的非特异凝集素;需要在每次试验时进行抗原标准化;需要正确判读的技能。
1 阿氏(alsevers)液配制
称量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
69kpa 15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3.8%枸橼酸钠(3.8g枸橼酸钠,100ml超纯水),101 kpa,20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保存期1个月)。
2 10%和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
2.1采血
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3.8%枸橼酸钠),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阿氏液混合(3.8%枸橼酸钠),放入装10ml阿氏液(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
2.2 洗涤鸡红细胞
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生理盐水),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生理盐水),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5天。
2.3 10%鸡红细胞悬液
取阿氏液保存不超过5天的红细胞,在锥形刻度离心管中离心1500~1800 r/min 8分钟,弃去上清液,准确观察刻度离心管中红细胞体积(ml),加入9倍体积(ml)的生理盐水,用吸管反复吹吸使生理盐水与红细胞混合均匀。(此步
可省略,直接配制1%红细胞)
2.4 1%鸡红细胞液
取混合均匀的10%鸡红细胞悬液1 ml,加入9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即可。(根据检测血清的数量,估算一下需要的1%鸡红细胞量,可按0.3ml/每份血清)
3 抗原血凝效价测定(ha试验,微量法)
3.1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均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换滴头。
3.2吸取25μl抗原加入第l孔,混匀。
3.3从第1孔吸取25μl,病毒液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倍比稀释至第11孔,从第11孔吸取25μl弃之,换滴头。
3.4每孔再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
3.5每孔均加入25μl 体积分数为1%鸡红细胞悬液(将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后加入)。
3.6振荡混匀,在室温(20~25℃)下静置40min后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反应1小时)。对照孔红细胞将呈明显的钮扣状沉到孔底。
3.7结果判定 将板倾斜,观察血凝板,判读结果。
能使红细胞完全凝集(100%凝集, )的抗原最高稀释度为该抗原的血凝效价,此效价为1个血凝单位(hau)。注意对照孔应呈现完全不凝集(-),否则此次检验无效。
4 血凝抑制(hi)试验(微量法)
4.1 根据3的试验结果配制4hau的病毒抗原。以完全血凝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终点,终点稀释倍数除以4即为含4hau的抗原的稀释倍数。例如,如果血凝的终点滴度为1:256,则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应是1:64(256除以4)。
4.2 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1孔加入25μl pbs(生理盐水),第12孔加入50μl pbs(生理盐水)。
4.3 吸取25μl血清加入第1孔内,充分混匀后吸25μl于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从第10孔吸取25μl弃去。
4.4 1孔~11孔均加入含4hau抗原25μl,室温(约20℃)静置至少30min。
4.5 每孔加入25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混匀,轻轻混匀,静置约40min(室温约20℃,若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条件下进行),对照红细胞将呈现钮扣状沉于孔底。
4.6 结果判定
试验成立的条件: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1og2,阳性对照孔血清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以完全抑制4hau抗原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hi滴度。
hi价小于或等于31og2判定hi试验阴性;hi价大于或等于41og2为阳性。
1、合理选择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针对re-4和re-5株疫苗免疫采用相应抗原和对照阳性血清。
同一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制成的抗原,如果毒株来源不同,则可能会存在抗原性差异,从而使检测同一血清的结果有差别。一般来讲,疫苗种毒株如果与抗原所用毒株相同时,则所测得的hi效价较高。
2、合理使用和保存抗原。反应试剂要按规定保存和使用,冻干的试剂应按照说明中规定的体积重新溶解并保存。要避免杂菌污染,因为污染所造成的非流感起源的凝集素也可与所有抗血清发生非特异反应。为避免反复冻融和细菌污染,可以无菌操作将试剂分装成小包装。
3、反应温度不能太高。若在37℃ (如温箱)下进行,
主题生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姓名:xxx学号:2011001400xx年级:20xx级生物基地班 实验日期:20xx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 同组者:xx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
质粒(plasmid)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2molnaoh 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当用ph值4。6的kac(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
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
生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如何写 生理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