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递帮助心得体会报告 传递正能量的心得体会(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传递帮助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谈的话题是传递正能量的手段——班级主页建设。

班级主页建设为我们学生、教师和家长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有利于师生沟通,家校沟通。现代教育提倡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三位一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学校网站的建设也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作为学校的主页,很难面面俱到把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发生的事情及时醒目的在学校主页中显示出来。班级主页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班级主页主页建设重要性体现在:

1、通过班级的主页这个平台,班主任或者是管理员可以把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及时醒目的在自己的班级主页中显示出来,有利于我们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可以有效消除家长的担忧牵挂。

2、可以让我们的同学自主管理班级主页,还可以开通博客,让同学们在博客里尽情挥洒,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并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有助于丰富我们的信息化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班级主页建设主页的过程,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让我们在“玩”班级主页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并且通过发现班级主页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以作为友谊的见证,成长的记忆。

班级主页的内容,记载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承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是我们成长中最全面的记忆,若干年后,当你打开你曾经就读班级的主页,看到那些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信息时,你难道不会觉得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班级网站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先进班级:

以学期为单位,取平均值,班级主页上次信息最多的班级:1307/375条、1305/365条、1104/255条、1313/218条、1110/204条、1102/200条、1314/180条、1111/153条、1107/151条、1303/138.5条、1211/137条、1301/133.5条

在班级主页建设中,我们还出现了一大批典型,

老师层面:

石_、唐艳_、王卫_、刘香_、周_、肖_、王_、周林_等老师经常用手机、相机捕捉我们同学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例如田径赛场上,文艺汇演舞台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精彩场面,我们这些老师都在用心捕捉,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真善美;将平常拍摄到的图文资料及时上传到网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榜样。

学生层面:

涌现出了一大批网站建设能手,他们是:1307:林依_;1102:曾_;1305:郑毅1104:陈韦_。

希望大家在今后,能更积极的参与到网站建设当中来,争取人人成为网站建设的能手,我们的网站上有你上传的佳作!

对于传递帮助心得体会报告二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与设计构思:

在第一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本节解决的是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但基因对学生来说既耳熟又因抽象而陌生的名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对基因、dna、染色体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已经的染色体入手,通过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接着通过染色体的传递揭示出基因的传递过程。

教学目标:

1、 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 能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 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4、 通过了解比利时的胚胎学家比耐登的发现,认同科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明确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基因的传递特点。

课时分配:1课时

课前准备:每组一根长绳、多媒体、dna双螺旋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几个遗传学概念,请连线

遗传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性状        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

相对性状      生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2、转基因鼠实验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引入]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每位同学所具有的特征也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些基因从哪里来的?

生:我认为由父母提供的。

师: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那么,你认为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

甲:我认为基因在细胞中。

乙:我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

丙:我也认为基因在细胞核中,并且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成受精卵的细胞核,由此基因传递到下一代中。

师:好。大家都很有见地。

展示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结构关系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此图,通过此图你可获取哪些信息?

甲: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

乙:一条染色体中有一条dna链,蛋白质嵌在dna链上。

丙:dna链卷曲在染色体中。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越仔细,收获就越大。我们看到的dna链,其实是一个dna分子,也就是说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每个dna分子长达两米,一个人体内所有的dna头尾相连就可绕地球好几圈。我们小小的细胞核怎样装下它们呢?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根2米长的线,大家集思广义,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将这根线变得最短。注意,不仅变短还要能快速恢复,即能容易地再由短变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做完后举手示意。

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说明处理方法。

甲:我们组将线反复对折。

乙:我们组象缠毛线球那样缠成一个小球。

丙:我们将线先对折再螺旋缠绕,象家里的电线一样。

丁:我们将线螺旋后再螺旋,这样使它更短。

师: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哪一个最短。你先别下结论,我们再让他们将线恢复原状,再看哪一个最快。开始

四位同学开始行动,其它同学做评委。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

最后大家认同丁组的做法。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动了一番脑筋。而最符合要求的是将线多次螺旋。而这同细胞学家的看法一致,确实每条dna分子经多次螺旋后可将长度缩短为原来的7千倍。看来咱们同学具备科学家的素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提问:大家在七年级上册学过,哪个结构中有遗传物质。

回答:染色体。

师:那大家推测一下,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何种成分上,是dan还是蛋白质。

生:位于dna中。

师:其实基因就是一小段能控制某一生理功能的dna区段。(板画一条dna分子,

用彩色粉笔表达出一段基因)这段dna能控制你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另一小段能决定你肤色等等。现在请试用图或表或一句话表示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

生: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师:对。因此我们称染色体为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一种生物的细胞中都有独特的一套染色体,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

(展示经过整理后绘制的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

仔细观察此图,思考1、通过此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甲: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

乙:我认为应该是有23对染色体,因为它画成一对一对的。并且每一对大小、形态差不多。

丙:我还看到,每对染色体染成的颜色也相同。

师:看来这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也善于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存在,并且这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相似,在相同位置上的成分和功能也相似。在体细胞中既然染色体是成对存在,那么位于染色体中的基因呢?

生:也是成对存在。

师:板书画两条染色体,在一条染色体上画一基因,用a表示;试画出另一个基因,用a表示。

生:在板画中画出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师:那你推测生物的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还是一对基因控制。

生:由一对基因控制。

师:我们人体有3万到4万对基因,分布在这23对染色体上。那请判断下面这句话是否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生:肯定不对,我们有3万到4万对基因,而染色体只有46条,每条染色体上就会有许多基因。

师:父母亲大量的基因如何传递到下一代呢?既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我们先看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每个人的生命可以说中从一个细胞开始,这个细胞是什么呢?

生:受精卵。

师:试用图表示出生殖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一位学生代表上黑板上画出来。老师指导补充

父亲    精子

受精卵    子代个体

母亲    卵细胞

师:试填写出父母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生:46条、46条。

师:那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生:也是精子46条,卵细胞中有46条。

师:如此算下去,受精卵中应该有多少条?子代体细胞中有多少条?

甲:受精卵中应该有92条,那样子代细胞中也应该有92条

乙:受精卵中有46条,子代细胞中有46条。

丙:不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应该是精子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之和,为什么少了一半?

乙:我也说不清楚,可如果照甲说的,子代细胞中有92条,那他的后代染色体数目也会加倍,那样就越来越多,不可能这样。

师:看来这个问题光靠我们想像是无法解答,并且科学家们开始也无法解释清楚,后来是怎样得到答案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0最后一段。阅读时思考:科学家通过哪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此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阅读,讨论,举手回答

甲:我认为通过仔细观察,并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

乙:我觉得在研究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他选择马蛔虫只有两对染色体,比较好观察,如果他一开始选择人的细胞可能就观察不出来了。

丙:我认为要下结论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才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结论才具可靠性。

丁: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 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师:很好,通过阅读大家不仅知道了解释这个现象的答案,关键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收获很大。

现在大家再回头来看在生殖过程中人的各种细

传递帮助心得体会报告 传递正能量的心得体会(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