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生活篇心得体会报告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怎样写(五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幼小衔接生活篇心得体会报告一
在做幼小衔接工作时,首先要突破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认识的误区。这三个误区分别为:
1、家长操之过急,希望孩子尽早具备小学生的素质,并提前入学。
2、盲目重视知识的灌输,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
3、家长包办代替,忽视能力培养。
正是由于这三个误区,造成了小学生在入学初的不适应。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慢...)
2、社会性不适应(规则意识差;随意性强)
3、心理不适应(教师形象的突然变化使他们感到压力和负担、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环境变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压力大,出现厌学、紧张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1、学会整理(书包)
2、学会生活(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入厕等)
3、学会劳动(值日生)
4、学会学习(善于倾听、自主阅读、握笔训练、拼音教学、规则意识的培养、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5、改变环境(作息时间、铃声等的调整)
二、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1、举行公开课,共同研究幼小衔接课堂。
2、课堂教学兴趣化,向幼儿园教育靠拢。
3、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教育方法。
4、进行个案研究(观察、记录学生表现,形成新的教育策略)
5、教师写教育随笔、论文、反思,针对性开展一日常规活动。
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
1、召开幼小衔接家长会,宣传幼小衔接的策略。
2、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策略。
3、走进课堂与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教育,参与孩子的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积极配合,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学生顺利由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家长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协助学校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孩子实现心理过渡。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习惯过渡。
3、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能力过渡。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本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自信、快乐地进入了小学生活,迈好了小学学习第一步!
推荐幼小衔接生活篇心得体会报告二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何很好地适应是首要的问题,为此在幼小衔接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 满足孩子个体需要,增强学做小学生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前提,为此,本学期,我们首先请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来园,学着整理自己的书包,多次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满足孩子想做小学生的愿望。同时,在平时活动中,我们及时提醒孩子上课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有事先举手,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述,积极思考,大声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小动作,逐渐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朝着良好学习习惯的轨道发展。
二、 加强学习兴趣,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1. 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加强幼儿的
幼小衔接生活篇心得体会报告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怎样写(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