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报告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心得(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取得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好!
六月的天空明净湛蓝,六月的朝霞绚丽多姿,六月的鲜花争齐斗艳,六月的阳光分外妖娆。
六月是一首动听的歌,拍打着我们的心潮,六月是一首美丽的诗,吟诵在春夏之交。
是谁,用虬劲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是谁,用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构建一个幸福的家园?
是您,父亲,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
父亲是一座山,胸怀宽广,容纳百川!父亲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远离灾难!父亲是一艘船,载着我们,乘风破浪,驶向爱的港湾!
在女儿的眼里,父亲您更像是一棵树!
春天能倚着幻想您的爱像滴滴甘露,滋润着我的心房;夏天能靠着乘凉,您的爱像阵阵凉风,轻轻地拂过身旁;秋天教我变得成熟,您的爱是累累硕果,让我看到成功的希望;冬天教我变得坚强,您的爱是缕缕阳光赋予我自信和力量!
春夏秋冬,日月轮转;
时光的痕迹,悄悄爬上您的脸庞;
风雨的磨砺,使您饱经沧桑;
忘不了,您谆谆教导的情景;
忘不了,您骑车载送女儿上学的背影;
忘不了,女儿迟归时您目光中的忧愁;
忘不了,女儿生病时您脸庞上的担心;
忘不了的一幕幕,忘不了的父女情……
如果生命可以轮回,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昨天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所有父亲的节日—父亲节。
每一位父亲都将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每一位父亲的爱都是无私的,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父亲的目光就都投到我们身上,从不曾离开过。父爱与母爱的区别在于母爱是细腻的,而父爱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的或在危机时刻体现出来。
父亲是山,屹立不倒,让我们这些小树苗在他的怀中长大,风雨飘摇也依然耸立。父亲是雨,默默奉献,滋润我们心灵里每一个干涸的地方,别的地方雨少时,我们这里一滴都不会少。父亲是风,柔和而多变,总是轻轻拂过我们哭泣的脸庞,吹干我们的泪水,让我们重见笑语。父亲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特异功能,可他却用他铁的臂膀支撑起了整个家。在每天的繁忙工作之余,父亲还要操心家里的事,我们成长的事。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父亲依旧在默默无语地奉献自己。
父亲的爱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有时可能只是一句小小的问候,却无比暖人心。有时,只是我们做一顿饭,但饭中包含的爱是多么浓郁。谁又知道,他做这顿饭究竟下了多少功夫,所有的父亲都不善于做饭,做出一桌饭来不容易,认真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如果我们在深夜中病了,父亲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背起我们奔向医院,顾不上夜里的气温有多低,风有多刺骨。那么冷的天气里,他们也会被累得流汗不止。着晶莹的汗滴中流露的是什么?是伟大的父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而生命又是如此美好,如此多彩。我们更是应该感恩父母,父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更应该感恩父亲。
父亲节更要感恩,回报父亲。父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们也要回报父亲,为他做点事情。对父亲来说,孩子的好成绩就是父亲的欣慰,面对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我们只有刻苦努力,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老师。
此时此刻我只想在您耳边说一句:爸爸,我爱您!
这是一个女儿的心声,祝愿天下的父亲母亲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关于取得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报告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至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党参与或领导了四大战争,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顺应全国各民族的心愿,高高树起反帝反封建、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旗帜,把全国人民紧密地聚集在这一旗帜之下。党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者,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和捍卫者。党积极地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伟大的土地革命斗争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千百万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党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在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党领导全国人民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为民族争独立求解放的大旗下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经过延安整风洗礼的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4年奋战,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了新中国。至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终胜利。
党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19世纪20年代初期,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之后,党集中力量组织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1923年1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血腥镇压,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经过综合分析后,党决定首先应争取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1923年6月中旬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此实现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随后,在1925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史称“大革命”或“国民革命”。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到来了。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革命的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国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着。然而,伴随着革命运动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次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的五大于1927年4月5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却没有对武汉国民政府各派作出正确分析,导致了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即便如此,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中国大地依然闪耀着星星之火,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为革命而斗争。“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场大革命,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这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党在革命根据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为了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大屠杀,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党走上了大规模武装起义之路,建立并发展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为彻底清算并纠正党在过去工作中的严重错误,党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他说:“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同志正是基于血的教训和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革命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与此同时,在秋收起义进军长沙失利后,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引兵井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召开的党的六大,决定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此次大会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胜出,11月便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围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围剿”与反“围剿”成为国共双方军队的主要斗争形式。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党领导建立的中央苏区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党内的“左”倾错误又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拒不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建议,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胜利地结束了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由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略中国,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党之所以能够号召大量群众参与到抗日游行之中,是因为党不仅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把握住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党是以国家大局、民族大义作为出发点的。
在此局势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自此以后,内战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党终于摆脱了内战的阻碍,开始全力投入一致对外的抗日战争上。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革命道路虽是坎坷曲折的,但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从思想上武装了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关于取得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报告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本刊从今天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要论”专栏,与大家一起在“回看走过的路”中,坚定信仰信念、增强自信自觉;在“远眺前行的路”中,敢于担当担责
取得伟大成就心得体会报告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心得(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