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心得体会报告 救赎的心情(9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救赎心得体会报告一
安迪被指控杀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知道安迪是无辜的,但是谁又能说他是无辜的呢?故事的最后,安迪在越狱前对他的好朋友瑞德说:“我杀了她,因为我可怜的忏悔让她离开了我。”人与人之间的爱,再伟大,也需要彼此诉说。也许,如果安迪善于向妻子表达爱意,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可能是安迪需要救赎的地方。
安迪在监狱里救了自己19年。因为他在监狱里的所见所想,他深深明白爱别人是要表达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同事”在修房子的时候赢得了一点自由。
“宽容的犯人,五月的上午十点,喝着冰镇啤酒,被肖申克监狱最无情的监狱官请来。太阳照在我们的肩膀上,像一个自由的人,像在修理我们自己的屋顶,我们像创造之主一样存在。”这一刻,安迪和他的同事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那就是生而自由,当然还有安迪自己乐于助人。正是通过这种行为,他表达了对他人的爱。
自我拯救从这里开始。
当然,监狱生活也不怎么样。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洗澡撒虱子粉,把他们带进监狱生活。老鸟对菜鸟的把戏给了它们一个残酷的教训。然后,三姐妹对安迪的骚扰和殴打并没有让安迪屈服。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每当看到安迪被三姐妹打,我的心总是悬着。心里矛盾。希望安迪不要屈服于三姐妹的欺凌,希望他少受点苦。然而安迪真的很好。他通过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强大的。
后来,安迪开始给议会写信,一周一封,写了六年。正是因为他的坚持,监狱终于拿到了一笔钱,捐了书。他欣喜若狂的时候就玩《费加罗的婚礼》。面对典狱长的愤怒和威胁,他笑着放大了声音。“如果有音乐,就不会忘记。它不能被石墙封闭。在我心里,他们控制不了的完全是你的,希望。”也许,这就是安迪演奏音乐的目的。他想给所有囚犯带来希望!
“监狱里的高墙真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后你会发现,你要靠它活下去。这就是制度化。”也许,安迪害怕他的伙伴们会在这种制度化中扼杀自由的希望。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典狱长洗钱,从而为自己的合伙人获取更大的利益。
他每周给议会和慈善机构写两封信,把监狱里的储蓄所变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此外,他们还帮助囚犯获得中学文凭。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虽然安迪已经在地上挖了一个洞,但他从未离开监狱,因为他觉得他应该赎回他的囚犯和自己。他妻子的去世深深地打击了他。也许,他是这样赎罪的。但是汤米和他悲惨的死亡促使他越狱并揭露了典狱长的罪行。
于是他爬出了自己挖了19年的隧道,逃出了监狱。当他终于逃脱时,他脱下衣服,伸出双臂在暴雨中迎接新同学。我只知道自由永远在他心里。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不仅为他的自由而高兴,也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安迪的自我救赎,在他努力适应环境,运用自己的知识,通过朋友的相互帮助,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的心!
当然也救了我!我知道救赎的意义。面对厄运,不要抱怨,努力去适应。运用你的知识,和你的伙伴互相帮助。坚持信念,永不放弃!也许,面对不尽人意的环境,
我会自我消沉;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我会黯然;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会放弃。但是,从安迪身上,我看到了他写信时的坚毅,挖地道时的不放弃,帮助别人时的不抛弃。他,就是我心理上的支撑点。
从此,自我救赎,正在开始……
对于救赎心得体会报告二
写在前面:《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而改编成的《肖申克的救赎》剧本,并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的结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宣泄。
从来没想过给《肖申克的救赎》写一篇影评,也许是生怕暴露自己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初级影迷,也许是对这样一部无法复制的影片真的不愿去过多地提起。然而一场出其不意的重感冒让我只能卧床裹被,已没有了力气去消化我那些故作高深、一直收着却懒得去看的电影,不期然地拿起《肖申克的救赎》,没想着再去感动自己一把,只是北方冬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莫名地重遇。
有一些电影可遇不可求。这“遇”只能是不期然地偶遇,有准备的相遇会让一切黯然失色。忘了是哪一年,我莫名地租来一张名叫《刺激1995》的vcd,那时不知道谁是蒂姆罗宾斯,谁是摩根弗里曼,还只知道整天追着刘德华、王菲打转,一切都像是老天的意旨,我就那么莫名地、无知无觉地、静静地看完了影片。
从此以后,我固执地相信了电影能够带来的一样感受,叫幸福。这幸福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当安迪从肮脏的管道中逃出生天的那一瞬间,我不明所以、全身无力、无法言语。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理解了安迪那安详而神秘的微笑。一次是为狱友赢得冬日里冰凉的啤酒,一次是给狱友播放天籁般的歌声。安迪的眼神虚渺而淡定,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他不惜用一个月的幽闭来换取的,不止是自由的感觉。
就像我再也不想被《勇敢的心》蛊惑一样,当华莱士喊出freedom的时候,那一瞬间虽然热血沸腾,但渐渐冷却后却显得无比苍白。我们需要自由么,我们仅仅需要自由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呢?
此刻,我只被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感动。
这两个字如此庸常。然而安迪告诉瑞德,希望是人间至善。比生命可贵的也许是爱情,比爱情可贵的也许是自由,但比自由可贵的,只能是希望。
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瑞德口口声声的体制化要了老布的命,而当瑞德也想要步老布的后尘时,安迪的话化解了他的宿命,不是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如此而已。
为什么活着,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活着不由自主。然而怎么样活着,人的历史里却给出了泾渭分明的活法。安迪又给了我们一次为真善美而活着的理由,就像监狱长给了我们为假恶丑而活着的理由一样。真是智慧,是安迪一手建起的监狱图书馆,是他笼络监狱长和狱警的手段,没有智慧,他只能听天由命。善是爱与仇,是安迪为狱友们争取来的啤酒和音乐,是监狱长饮弹自尽时我们的击掌称快。美是希望,是安迪安详而神秘的微笑,是爬出臭水管时的雨中重生,是墨西哥海湾安宁的蓝。
现实是,我依然在病中,感冒虽然微小,可犯起混来也让人痛不欲生。这和安迪20年的隐忍没法比,更别说瑞德40年的宿命了。病可以治愈,命运呢?安迪不给我人定胜天的癔想,人怎么能胜得了天?安迪也不给我战胜自己的癔想,坐在凳子上的人如何搬得起凳子?
安迪让我相信了希望。他让我相信,即便挖掘地道的计划失败了,他依然会保留着希望;即便面对无法挽回的死亡,他依然有任谁也不能遏止的坚守,就像谁也夺不走他脑海中的莫扎特一样。
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
就像那片湛蓝的海,原本就是我们生的地方。
对于救赎心得体会报告三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拍摄于1994年的电影,历经十几年的时光却始终闪烁着无尽的魅力。想念电影最终那片蔚蓝的海面,平静而辽阔,亦如安迪的内心。片中那些黑色压抑的画面最终都消融于无垠的海域里,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心里的梦想和期望在经历挫折和痛苦之后化为写在笑容里的完美现实。影片传递给人的是一种近乎倔强的对期望和自由的坚持,经得起时光雕琢的不屈的信念。细看电影,你会发现电影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深思和学习的。
肖申克,并非人名,而是一个监狱,一个原本用来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囚犯无论吃饭、睡觉、甚至是上厕所都得报告,最终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下成为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长久的习惯在那里演化成可怕的杯具,每一天一成不变的生活磨蚀着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没有期望、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仿佛生命的价值在那里已经消亡殆尽。正如瑞德所说:“刚进入监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我不得不依靠它生存。”显然,在这部电影里,监狱已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老布,一个已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七旬老人。对他而言,管理监狱里那个狭小的图书馆已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那里,他能够凭借自我受到过的教育赢得一点点其他犯人的尊重。某一天,他突然被告知自我获得了假释,恐惧开始占据他早已干枯的心灵。半个世纪的铁窗生涯将他对自由的渴望冲刷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老朽的躯壳和束缚了的灵魂。像笼中的鸟儿被关的太久之后已失去了飞翔的本事一样,老布已没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本事,所以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淘汰了。
事实上,老布也曾尝试着融入社会,可是五十年的距离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老去的躯体连同老去的心最终一齐结束在昏暗狭小的屋子里,留下的仅是那几个歪歪斜斜的字:brookswashere。写完这些字,他默默地笑了然后从容地结束了生命。在他看来,那些字让他的死有了些许的尊严和价值。
老布的杯具让人心痛,也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杯具。应对巨大的就业的压力而不知所措的学生们,不正像老布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吗电影里,瑞德认为老布的杯具是因为体制化,并觉得自我,甚至是整个监狱,都正在沦为体制化的牺牲品。那么从现实来看,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正在演绎着同样的杯具。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待了太久,进入社会后,像老布一样,因为缺乏生存的本事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经历挫折之后,就不堪重负而了断自我年轻的生命。不一样的是,老布是因为太老而无能为力,而他们还没来得及领悟生命的价值就因为太脆弱而过早地埋葬了自我。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应对这样的压力,寻获属于心灵的自由呢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是如何进行这样的一场心灵救赎。
安迪本是一个年轻而有前途的银行家,可是一夜之间他被控告杀害妻子和情夫而锒铛入狱。事实上,安迪是被冤枉的,杀人凶手另有其人。可是,有时候生活中总会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安迪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的高墙之内。那里等待他的除了严酷的管理体制,还有来自“三姐妹”的肉体折磨。遇上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却例外。安迪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我的命运。冷静、勇敢、顽强、从不放弃用智慧来进行反抗,这正是安迪的不一样之处,也正是我们应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缺乏的。应对困难,我们总是过于浮躁,急着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总是过于怯懦,急着逃避而不是去应对。
当所有的人,包括瑞德认为安迪快被体制化压垮的时候,安迪在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爬过500码的充斥着恶臭的管道后寻获了属于他的自由。事实上,安迪始终是自由的,即使他被困在高墙垒起的监狱。正如他所说的:莫扎特的音乐在我的心里,谁也夺不走。是的,谁也夺不走我们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的期望,心灵的自由能够带来生命的奇迹。6年,每周一封信,最终令50年不曾改变的图书馆开始有了改变。他改为每周写两封信,这样的坚持使得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
救赎心得体会报告 救赎的心情(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