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共青团心得体会报告 共青团发展史心得1000(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百年共青团心得体会报告一
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完五集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片中倾情讲述了亿万中国人正在努力实践的中国梦。这种赤子情怀,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梦发自内心的渴望与热爱。这种中国气派,就是中国梦所洋溢的骨气与志气,所展示出的是中国人的豪气与底气。
国因梦想而强大,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如今梦想一词被提及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习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的阐述了两个百年梦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大禹治水;从秦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荣鼎盛的康雍乾时期。勤劳的炎黄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有着让世人钦慕的土地、资源,更有着万国敬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清末时期沉迷不进取,不奋斗,闭关锁国,狂妄自大,这些使我们丧失原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沉痛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有与时俱进,才会发展,才会进步。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习主席说“要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
就好像片中所说到的:梦想的太阳,不再像一个半世纪前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一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万道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不要觉得‘梦想’这个词好像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放飞自己的梦想,参与国家改革、世界发展的进程,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最大程度地释放自己。努力成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彭老师为国家打造的富人团队中的一员;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打造的亿万富翁的团队中的一员,从而实现心灵自由、财富自由、人生自由的投资家、资本家。
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国家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圆大梦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小梦想,而个人的梦想最终将汇聚成民族的梦想。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国家的梦,你我的梦,浓缩成我们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推荐百年共青团心得体会报告二
20zz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将在前进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争取更大光荣。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把握两个重大节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二是“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以这两个重大节点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做出的伟大贡献,概括和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全面总结了100年来党在奋斗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进程中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擘画了未来发展的生动图景,既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文献,又是一篇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时代共产党宣言,还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对未来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逐步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乃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便于深入学习和记忆,我主要用数字的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一、二、三、四、五、九、十三,即:“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认识2021年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三个深刻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的历史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和阐明的“四个伟大成就”、“五个庄严宣告”、“九个必须”,“十三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此外,讲话还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寄语青年,向青年发出新时代的号召;并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下面我把以上提到的讲话中的主要内容给大家逐条分析、梳理一下。
一、“一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中国古代有汉唐盛世,有宋代、明代,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及此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新的伟大历史进程,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任务。事实上,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奉献所有要追求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再现汉唐、宋明的盛世荣光,使中国重新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二、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和重申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面对历史,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加上了“美丽”,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完善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2年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我们的一个重要历史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12年开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响了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是在脱贫攻坚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我们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体现。未来,我们要踏上新的前进道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详细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远景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更远的未来要实现的伟大战略目标,而我们的切近目标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我们更好地开展未来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实现“十四五”规划发挥了指导作用,明确了党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进步骤的战略安排。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开好局、起好步。经过五年的发展和积累,再用十年的时间,到2035年,完成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过十五年,到2050年前后,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我想重点说几句“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当中明确指出的:“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
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这段话给出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们在新征程上应坚持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应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步骤,并点明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即“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在“七一”重要讲话接近结束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作出总结:“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话中提出“新的赶考之路”。用“赶考”这个词来形容党所面临考验的第一人,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3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在这一“赶考”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在奋勇前进,不会躺在过去的成绩册、功劳簿上。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将面向未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称为“新的赶考之路”。
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简要对这部分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十四五”时期,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三、“三个深刻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段话点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紧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个深
百年共青团心得体会报告 共青团发展史心得1000(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