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范文(4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打造孝文化宣传强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体,宣传和树立尊老敬老、孝德高尚的先进典型,鼓励人们学习先进,形成尊老敬老、崇尚孝德的良好风尚。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社区、企业、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有关孝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职工尊孝德、践孝行,做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老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做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模范。三是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体教育活动。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举办各类报告会,组织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敬老文化下乡村”、“孝亲敬老进万家”、“孝德思想教育进校园”、“帮孤助老送温暖”和为老年人让座、为老年人指路、帮老年人过马路等公益活动,让敬老爱老蔚然成风。通过对孝文化的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氛围,使孝文化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践行。
二、重视孝道体系建设,做强社会化保障工作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未富而民先老”使我国社会化养老事业欠缺。为此,要高度重视孝道体系建设,全社会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政府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老龄事业,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优先就医并免交普通挂号费等优待全部落实;高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保健补助,百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长寿补助;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努力满足老年人参与社会、贡献才智的精神需求;关心老年人对业余休闲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
三、弘扬家庭孝道文化,建立和谐和美家庭
弘扬孝道文化,建立和谐家庭,树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会风气。子女要尽赡养义务,除了在经济上接济和抚养老人外,更重要的是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这种精神赡养包括子女与老人和睦相处、子女对老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情上的慰藉,为老人提供必要的娱乐和学习条件等。
四、狠抓青少年孝道教育,弘扬和传承孝文化
重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要把“孝”的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开展孝文化教育,唤起广大青少年的“孝心”。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尤其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学校更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孝道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者的良好习惯。
对于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同学,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任之光”。
我们一代又一代总是在老生常谈“雷锋精神”,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去继承,去学习,去弘扬。自我们从可以记事的娃娃起,我们的老一辈都会在我们身边耳提面命地教导我们去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雷锋精神的人。对我们来说,雷锋精神是虚的,模糊的。虽然它的确存在,然而我们摸不着。直至我们慢慢长大,受到教育,学会思考,就明白了“雷锋精神”是可以看得见并去付诸行动的。
当年鲁迅先生说过“凡是愚蠢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近几年,我们总在新闻报纸或者互联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社会道德的话题。不难发现,我国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举个例子: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就这个问题,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句话确实鼓舞了许许多多想做却不敢做好事的人。然而真正让我感到任重道远并痛心无奈的一件事却不是北大校长的“撑腰体”。
虽不是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但给我的触动是巨大的。我还记得那个现场视频中,一个老人骑着三轮车因道路崎岖不平翻车落入山沟,摔得满头是血,腿部被三轮车重压无法动弹,他就着那别扭的姿势在那里痛苦呻吟,然而路过的车辆或人们却没有想要去救助这么一个可怜的老人。因为他们担心扶老人被讹,担心被讹找人拍照,担心拍照被拒,被拒民众更担心,更担心被讹和被拒,一直在那恶性循环。幸好最后还是有个年轻男子开着手机录像先确认老人的伤势不是他造成后再扶起老人。看到这一幕,我又是欣慰又是忧心忡忡,为什么!为什么人们不能够互相信任呢?这简直是信任之光在狠煽我们耳光!
在我对不能够毫无顾忌做好事的人们产生了伤感和无奈时,一位姐姐告诉了我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孤身一人走在回家的路
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 弘扬徐帅精神心得体会报告范文(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