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干部的心得体会与建议报告 干部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交流干部的心得体会与建议报告一
诚邀有志回国发展、报效祖国的海外学人前来参会,借助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这一高端平台,实现“回祖国发展 圆创业梦想”的目标!
时间: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主场馆)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专家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中华海外人才网
北美交流中心深圳办事处
媒体支持: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官网 #url#
中华海外人才网 #url#
(一)活动主题
以“”为主题,旨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交流与分享的机会,对接与合作的平台。
(二)特色展区
1、“创智杯”全球华人高科技项目展示和推广区;
2、海外创新创业项目与投融资机构对接洽谈;
3、留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展区;
欢迎您所在的协会、公司或创业团队入驻展区,您将享受大会给予的成本价。符合有关条件的,还可以获得免费展位。
(三)亮点活动
1、“创智杯”全球华人高科技项目展示和推广;
2、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经验分享;
3、与留学生创业园对接;
4、城市主题活动(城市待定)。
(四)实地考察
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实地考察部分地区,并与各地企业家、开发区、风投公司进行资智对接。
(4月18日-19日)
大会举办时间为:4月17日报到,18-19日两天大会,与大会配套的实地考察活动请见后续的邮件。
1、邀请并组织全球300名海外留学生参会,参会标准或要求如下:
a、取得硕士学位,在国外(境外)大学、企业或研究机构从事专业工作、有高科技项目的留学人员;
b、取得博士学位的海外人才;
c、在产业、专业领域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团队;
d、已回国创业、工作的留学人员典型代表。
2、邀请并组织全球30个海外专业团体与组织参会。
1、免费食宿:大会组委会将承担大会期间(4月18-19日)的住宿、餐饮、交通费用;
2、免费展位:为海外专业团队和组织(实际参会达到10人及以上的)提供免费展示位1个;
3、差旅补助:留学人员或项目被选中参加对接、考察等活动的,将视活动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补贴。,不参加或未被选中参加任何活动者,无参会补贴。
报名及审批流程
1、报名截止:2月15日,考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
2、个人参会:填写附件中的《ciep报名表》,一人一表;
3、专业团体和组织参会:各成员除每人须填写报名表外,团队负责人还需提供一份团队文件,包含团队名称、简介及成员姓名;
4、将报名表和最高学位证书扫描件、个人头像照片等资料作为申请认证材料发送到#url#,等待确认;
5、组委会在收到完整申请资料后,如审核通过将向您发送《参会回执》及《报到指南》;
6、获邀人员于3月1日前填写《参会回执》,并发送至#url#;大会当日,凭参会证进入会场。
凡计划回国工作或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请与中华海外人才网、北美交流中心深圳办事处联系,联系方法:
amy:( 86)180 2533 4887
sean:( 86)139 0298 7015
#url#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
有关交流干部的心得体会与建议报告二
同志们: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激发干部创新活力,激励干部敬业争先、开拓进取,努力营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去年八月,市委、市政府以巴委发〔20*〕27号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的意见》,对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作出了明确的纪律规定。市政府办、市规划和建设局、财政局、民政局、发展和改革委等八个单位已全面完成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我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备受大家关注和期待。按照省、市委最近召开的全委会提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真正建设一支适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根据巴委发〔20*〕27号文件精神,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机关正式启动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营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开展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其目的就是培养锻炼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保证工作需要,增强机关的活力,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勤政廉政,激励机关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工作,存在诸多弊端,不仅工作环境狭窄,工作技能单一,思路不宽,缺乏创新,应变能力、统筹能力、驾驭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产生工作惰性,而且不利于干部成长。既虚度自己青春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开展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就是要让能干事的有岗位、肯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用平等竞争的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办法来解决惰性和懒散现象。
(二)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是配置人才资源的重要环节。长期不轮岗,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优化,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有效使用。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看起来人员不少,为什么还总感到人手不够用?客观上存在着忙闲不等、苦乐不均、科室力量搭配及干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种状况不解决,不仅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不利于人尽其才,也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管理,而且容易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三)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是增强机关活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轮岗交流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和干部能力的提高、进步成长。通过轮岗到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会促使干部去思考、去学习、去适应,这无疑会激发干部的潜能,锻炼才干,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也是促进干部保持进取精神,调动积极性的有力措施。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青蛙效应”,只有动起来才会激发干部的潜力,锻炼干部的综合能力,促进和保持干部的创造力。
(四)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手段。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干部能力的提高,不仅靠知识积累,更要靠实践创新,离不开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从干部自身来讲,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从外因来讲,需要组织上为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环境。实行轮岗交流,正是组织上为干部更好的锻炼成长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干部交流到了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环境、新任务,就会促使其自觉提高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努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工作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有利于改变干部的封闭思维模式,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有利培养干部各方面的才能,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经验,轮岗交流也是组织上培养和发现干部才能的一种方式。同时,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是强化用人监督的重要保障。通过轮岗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防腐拒变能力,这也是爱护干部的一种有效措施。
根据巴委发〔20*〕27号文件规定,在机关负责人、财、物管理,证、牌、照核发,资金、项目、规划、评审、采购、投资、鉴定、行政审批及行政执法监督等在同一科室担任同一职务满5周年,担任正副职务累计满6周年或在同一科室工作累计满8周年的,应当轮岗交流。同时,文件还明确规定:因工作需要由组织统筹交流的,不受上述各项规定限制。按照这个文件精神和我局工作实际,局党组经深入研究分析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一致决定,局机关及所属各事业单位现担任正、副科级领导职务的人员一律全部从现有岗位上交流,不搞一例特殊和例外。同时,为确保轮岗交流出人才、增活力、促和谐,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根据岗位特点,结合干部的才能表现,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才选拔、交流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做到人尽其才,既有利于工作创新,又有利于干部成长。
(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岗位人选问题,坚持局党组集体研究、集体决定,对干部公道正派。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统筹大局,兼顾各方,尽量做到充分调动每一个轮岗者的积极性。从工作大局出发,根据各科室的工作需要,在干部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工作能力、气质相融等方面尽量做到合理搭配,使各种人才优势相互补充、各展所长,彼此配合,提高整体效能。
(三)尊重民意、群众公认的原则。这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既有新提拔交流的同志,也有平级交流的同志。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民意测评、组织决定的方式和工作流程进行。凡被交流对象,自愿申报1至3个岗位;职工根据岗位特点及干部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理论水平、个性特点等为每个职位推荐1至3名候选人;综合分析后,局党组根据巴委发〔20*〕27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决定交流方案。民意推荐,组织决定,个人服从,充分尊重民意,体现群众公认,提高中层干部选任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和群众公认度。
(四)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轮岗交流是组织行为,应当轮岗交流的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一经组织作出决定,要坚决愉快地服从,不讲任何价钱。
(一)严肃政治纪律。这次轮岗交流几乎涉及到每名干部,大家一定要增强
交流干部的心得体会与建议报告 干部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