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演出申请书 申请演出报告(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关社区演出申请书一
一、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现状
汝州市辖15个乡镇、5个街道,436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在农村设立了126个新型农村社区,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行政村人口较多(5000人左右)的特大村,单独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0个。第二类是3—4个相邻的行政村,联合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共有116个。目前,我市的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党总支。
二、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社区党组织联建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党组织联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以及组织整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村村联建、区域联建、城乡联建,实施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全市126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党总支,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开展了金融、技术、知识、文化、行政、司法“六下农村”活动,在126个农村社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中选聘,每村3—5名,具体负责“六下农村”工作。市委成立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管理指导。采用市聘、乡管、村用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1000名联防队员,在全市126个农村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大大提高了农村综合治理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创新帮扶机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去年共选派94名德才兼备的科级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基层的能力;广泛开展了市直单位联系新型农村社区活动,每个市直单位联系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帮助完成“两个规划”、加强基层组织、发展社区经济;实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互建、帮建、联建制度,实现了农村党建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市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工作机制,从市直单位、乡镇、街道选派近千名干部深入农村基层一线,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严把关口,培养选拔,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新型农村社区干部。市委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视野多渠道培养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意见》,对异地选拔农村社区基层干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通过外部引进,公开选拔,市、乡机关下派等形式,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结合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在全市公开选拔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28名,其中异地任职19名,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干部素质。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市农村干部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点等,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有关法律、政策、科技、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同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村社区干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还聘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等单位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我市作专题培训讲座。20xx年,市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农村干部培训班51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2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出台了《汝州市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把农村社区干部的工作和报酬结合起来,实行绩效挂钩,建立了责权结合、激励保障机制。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先进村级班子和优秀村干部。同时,还出台了《关于落实离任村级主职干部补贴的意见》,市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离任村主职干部的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农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
(三)重视源头,加强管理,切实抓好社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源头工程,不断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市采取市乡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党员联系帮带等措施,不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每年发展党员都在1000名以上,20xx年共发展党员1238名,其中农村党员869名,消除了不发展党员空白村,为社区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二是实施素质工程,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市农村党员干部学校和市、乡党校,建立了“广泛覆盖,立体配套,各有侧重,信息共享”的立体培训网络,在培训内容上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贯彻按需培训、学以至用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创新培训形式,教师带着电脑、黑板等深入到社区村庄、田间地头和蔬菜大棚、养殖基地,重点培训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市、乡两级全年共举办农村党员培训班86期,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全市共有9300多名农村党员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了活力。三是实施先锋工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作用。为了加强对农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农村社区党员中开展“一岗双责”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农村社区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社区无职党员明确了四大类24种岗位,在全市建立了1个党员服务中心,20个党员活动服务站,在郑州、常熟等地建立了16个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党支部,为外出务工党员回乡创业,回报乡邻,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目前,已有12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企业,投资总量达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有关社区演出申请书二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我办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12个,居民50户74人,开会讨论4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20xx年8月,正式开展工作于20xx年4月,现有干部职工50人。街道办位于**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界限北至**村(**村与火车桥之间有25户100多人,计划生育工作属街道办管理,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桥、**大桥;东至烟草公司后墙,;西至及沟;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6554,总人口23391人,其中农民594户2507人,居民4182户15307人,流动人口1778户5577人;辖区划分为12个小区,分别由12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综治办等工作机构,承载着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管武装等多项职能。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20xx年10月份由政府划拔了办公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社区、**社区),12个居民小区()。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各级领导和部门对社区工作重视不够,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
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了数年,对全县城市建设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支持不够,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对街道社区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和参与。更有甚者,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街道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当前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办公场所太小,30名计生干部没有办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间大会议室办公,过于简陋的办公场所条件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办公条件简陋,虽然现有十几间办公用房,但只是在一个楼层大厅内用简易的木制框架和简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热,潮温阴暗,如遇停电,整个房间、楼道一片黑暗,没法工作。而且这种简易办公房还存在极不安全的火灾隐患。四是根本达不到当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设“四室三站一场”的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严重阻碍着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3、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多数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二级单位”,直接对社区安排工作,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单位都可以指导社区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绝大数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导致社区负担过重。如街道社区本无居民宅基地审批职能,但要承担土地矛盾纠纷调解等,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红旗队村虽地处街道社区,但红旗队村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属街道办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关镇负责。类似交叉管理的诸多问题还很多,严重制约着街道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4、经费不足,社区费随事转问题有待于解决
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把大量的工作任务下到社区,实行了重心下移、职能下延,而部门工作任务进入社区后,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没有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移到社区,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要求街道办管理负责,但居民的卫生费用和其他所有收费是由城建部门收取,街道社区本身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办公经费相当严重短缺。上述问题的存在,促使社区干部为了应付事务,设法开辟财路,但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
5、居民参与不足,共建意识不强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成这样一个组织,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行。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广大社区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共建积极性、共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干部的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置若罔闻,对于计外怀孕、超生现象,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看到社区干部上门干脆闭门不理,甚至有谩骂现象,许多共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支持社区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街道社区行政级别低,对共建单位来说往往显得“人微言轻”,工作无法推进。
6、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社区制与过去的单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从管理理念上来说,它强调以居民为主,以人为本,关注社区居民的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日常事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干部对自身的定位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机构”的理念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区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到对社区管理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类情况集中表现在计划生育、系列创建活动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内
社区演出申请书 申请演出报告(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