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八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学管理制度汇编篇一
1、学校领导要经常性地带头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工作,教师也要积极听课,取长补短。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5节,其他教学人员听课不少于20节。(说明:非成建制小学相关人员每学期听课分别不少于15节、25节、12节。)
2、学校领导听课要力求全面,覆盖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要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
(2)教学过程记录要完整,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
(3)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即时评价;
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坚决杜绝只听不评或评价中只有优点而无不足及改进建议的现象。总评还要注意体现本次听课研讨的重点。
4、学校要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研讨活动。听课后人人参与评课,从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把握与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态度、教学素养等方面与执课教师及时认真交流,研讨优点、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乡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中心学校要做好对所辖中小学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小学校也要及时做好对本校教学人员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检查时既要关注听课数量还要关注听课质量,表扬先进,对应付、造假者给予处理。
1、学校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不少于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体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
(3)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即时评价;
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坚决杜绝只听不评或评价中只有优点而无不足及改进建议的现象。总评还要注意体现本次听课研讨的重点。
4、学校要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研讨活动。听课后人人参与评课,从教学思想、课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把握与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态度、教学素养等方面与执课教师及时认真交流,研讨优点、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5、教研室每学期对乡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抽查教师的听课情况。各中心学校要做好对所辖中小学领导、教师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各中小学校也要及时做好对本校教学人员听课情况的检查评价。检查时既要关注听课数量还要关注听课质量,表扬先进,对应付、造假者给予处理。
1、学校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不少于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业务副校长或教务主任或骨干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
3、每学期各类全校性专题讲座总计不少于3次。(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少于1次。)
4、专题讲座要形成书面材料,并下发到教研组或各位教师。
1、集体学习
(1)学校每月组织1次,确定时间、主题、主讲人等。
(2)要注重与当前的教改动向相结合,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出学习的实效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包括。
(3)要有学习安排表、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及教师的学习记录。
2、自主学习
(1)每学期笔记不少于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摘记要有所取舍,提倡写学习后的感悟。
3、外出学习。学校要尽可能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外出人员返回后要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汇报学习内容和体会,必要时上一节汇报课。
1、课题研究:校长及其他校级业务领导均要主持或参与一个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课题的选定要注意与本校实际相结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2、教研:学校领导要参加教研组会议,校长每学期4次以上,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6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组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1、每位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要确定自己的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2、对青年教师要因材帮教、精雕细琢。师傅要把好青年教师备课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在听课记录上端注明“师徒”字样)。有评课指导记录。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教研组长会、学科教研会等,研讨教学工作。
3、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1、次数要求
每学期于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辅导等教学工作普查3次,对上课至少普查1次;乡镇中心校每学期对所辖学校领导在教学分析引领、听课记录、业务学习、常规检查、教师评价材料等方面普查2次,对各校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等抽查2次。
2、职责要求。
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业务副校长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分数或等级评定,作为教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
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
(1)各中小学要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乡镇中心校要进行有效监控。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各中小学要将本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后上交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晋级的依据。
2、各乡镇中心校开展对所属学校的工作质量评价
(1)各中心校要制定《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
(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材料专档保存。
1、学校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
2、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大型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有方案、过程记录及总结)。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3、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8次(提倡按周进行),每次活动要有主题,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但必须扎实有效。
4、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校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
5、活动形式、内容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等。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
每个教师每次要有准备地谈好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6、做好记录及材料收集
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考勤记录、活动安排(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步骤等)、过程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
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及改进意见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
7、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校、乡镇可适时总结交流,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切实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8、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几个有重要价值、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每学年学校要有县级以上立项课题,30%以上的教学人员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并根据实验方案扎实做好过程记录、阶段总结等工作。实验成果要及时用于改进实际教学。(说明:非成建制小学不一定要有县级以上立项课题。)
1、学校领导应当在开学预备周前安排制定方向明确、前后衔接、改革创新、切实可行的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
最新中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